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抗战,始于1874

抗战,始于1874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时间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抗战,始于1874和日本最早侵略中国是在哪一年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抗战,始于1874
  • 日本最早侵略中国是在哪一年
  • 抗日战争胜利是多少周年
  • 日本在1874年发动了一场什么战争呢?
  • 一、抗战,始于1874

    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之东、太平洋西部的一片散乱而狭长的岛屿上,面积只有37万余平方公里。海洋既是该民族自卫的天然屏障,也成为其向外进取的通衢大道。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说,“同其他许多东方人不一样,日本人有强烈的不可控制的情感”。的确,日本的历史也表现出其相对于其他亚洲国家有很大的特异性,呈现出很强的对外扩张和冒险的特征。

    日本前首相吉田茂也曾坦言:日本人是富于冒险精神的国民,而且他们的眼界绝不会仅仅限于日本这个范围。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对外扩张的心态显得格外迫切。

    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端,也是日本吞并琉球的一个步骤。从14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国及琉球大量历史文献记载证明,中国发现、命名了钓鱼列屿,并在明代将其纳入中国版图,“提及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为中国领土”。

    1871年12月,琉球岛民60余人乘船遇风,漂流到台湾南部,其中部分人员被当地牡丹社居民杀害,经福建督抚查办,将幸存者12人遣送回岛。日本借口中国台湾南部“土蕃”杀害琉球岛民之事而对台湾蠢蠢欲动。

    1874年5月,日本正式发兵侵略台湾。鉴于武力征服之路难以奏效,便转用外交手段,以在台驻兵和驻地向清政府进行讹诈勒索,并且一开口就“索洋银500万元,至少亦须银200万两”。

    双方谈判的结果是签订《中日北京专条》,中国先向“日本国从前被害难民之家”支付抚恤银10万两,再为日本在台修道建房等支付40万两。

    日本谈判代表大久保特意在《北京专条》的“前言”中加上了这样一句话:“兹以台湾生蕃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云云。

    其用意在于以“日本国属民等”一语把在台湾遇害的琉球船民包括进去,暗指中日之间的正式条约承认了琉球人是日本属民,也就是肯定了琉球属于日本。

    这样,日本通过《北京专条》不仅攫取50万两白银,而且为下一步吞并琉球埋下了伏笔。

    侵台之役是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的第一次对外用兵,其第一个目标便是中国,这个事件点明了近代日本对华关系的主题:从台湾开始,打开武力征服中国的道路。

    1875年,日本政府决定:琉球定期派使向中国朝贡及清朝皇帝即位时派使庆贺等惯例,一律废止;撤销在福州的琉球馆,贸易业务改归日本驻厦门领事馆管辖;琉球国王即位时接受中国皇帝册封的惯例应予废止;琉球与中国的关系概由日本外务省管辖处理。

    同年,日军进驻琉球。次年,日本又强行接管琉球的司法权及警察权,并施行海外护照制,凡琉球人去中国者,必须办理护照。尽管琉球强烈反对日本的霸道行为,但力难抗拒。1879年,日本政府废琉球藩,改设冲绳县。

    吞并琉球后,日本又将侵略目标转向了朝鲜。琉球和朝鲜都位于中日两国之间,日本吞并琉球造成了威胁台湾的形势,而其染指朝鲜则包含着为打开中国东三省大门开辟道路的图谋。

    历史表明,日本吞并琉球是它从海上南进的第一步,而它插足朝鲜则是向大陆扩张的第一步。

    1875年5月,日本军舰“云扬”号侵临朝鲜釜山进行军事恐吓;9月,再次到朝鲜西海岸示威,同江华岛朝鲜守军发生冲突;次年2月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从而打开了朝鲜的大门。

    日本急于控制朝鲜,也包含着与俄国竞争、抢在俄国之前在朝鲜半岛确立向大陆扩张的立足点的意图。因此《江华条约》签订后,日本在朝鲜竭力扩张势力,几乎无孔不入。

    1882年8月,日朝签订了不平等的《济物浦条约》,朝方被迫同意向日本道歉、赔款,并同意日本派兵护卫公使馆,日本获得了在朝鲜的驻兵权。

    1885年日本政府通过签订《天津条约》扩充了日本在朝鲜的权利,确立了中日两国在朝的对等地位。

    1886~1894年,日本每年的财政支出约为8000万日元,其中军费支出2000万日元,所占比例高达25%,这是日本的财力所能允许的最大限度了。

    通过军备扩张,到甲午战争前日本陆军的兵力增加了一倍半,海军建成了一支精锐舰队,其中“严岛”、“松岛”、“桥立”三舰是专为攻击中国海军设计的。

    日军情报部门为准备对华战争而进行了大量间谍活动。

    1893年,日军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亲自出马,从朝鲜的釜山、仁川、汉城(首尔)到中国的烟台、天津、南京、上海等地作了一番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日本对华作战,有稳操胜券的把握。日本侵华战争犹如箭在弦上。

    为寻求日本对华侵略的借口,1894年初,日本利用朝鲜全罗道发生农民武装起义,以及流亡日本的朝鲜“开化派”领袖金玉均被朝鲜政府诱骗至上海刺死这两件与日本本无关联的事件大做文章,声称是对日本的“侮辱”,要实行报复。

    伊藤博文政府以此决定出兵朝鲜。但在出兵朝鲜之前,首先施展了诡计,极力怂恿清政府出兵“代韩戡乱”,意在引诱清政府出兵,从而使日军出兵朝鲜师出有名,且可借机向清军挑起战端,进而实现向中国开战。清政府完全陷入了日本的圈套。

    日本怂恿清政府出兵朝鲜的计谋得逞后,日军于6月中旬进兵汉城、仁川。这时,朝鲜农民起义军已同政府讲和。清军固然没有驻朝的必要,日军出兵朝鲜的理由也不复存在。因此清政府建议两国军队同时撤走。

    但日本不仅拒绝撤兵,还源源不断地向朝鲜增兵,并制造事端,向中国发出绝交书,并决定对华开战。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侵朝日军首先击败入朝清军,然后渡过鸭绿江,突破清军防线,攻入梦寐以求的中国境内。

    在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击败了中国北洋舰队,并运载陆军在威海登陆。这样,日军北据辽东,南占威海,完全控制了渤海口,迫使清政府屈辱求和并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

    通过《马关条约》日本不但获得巨额收入,也为其继续向中国扩张奠定了经济基础:占领辽东半岛可以为向中国北方扩张打下基础,而占有台湾澎湖列岛则取得了向中国南方及南洋扩张的基地。

    甲午战争的结局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中日关系的平等性已不复存在。中国的国势和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本迅速崛起,转而正式跻身于欧美列强行列,达到了“脱亚入欧”的目的,并成为后来居上的对中国的最大侵略者。

    日本的陡然崛起,还导致了列强在华争夺的日趋激化,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豆剖”的危险。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割取辽东半岛,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日俄两国在亚洲大陆争夺的激化。

    俄国联合法、德两国,以三国干涉之势,逼迫日本放弃辽东,日本被迫屈从俄、法、德三国的要求,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权。而其对中国则坚持奉行寸步不让的方针,迫使清政府向日本支付赎辽银3000万两。

    1895年6月2日,日本政府与清政府正式办理了交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的手续,从而从清政府手中得到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但台湾人民对此并不答应,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战斗。

    据统计,甲午战争中日军出兵17万人,随军夫役15.4万人,伤亡1.3万人,病重遣返6万余人;而侵台之役,投入兵力4.9万余人,随军夫役2.6万人,结果伤亡3.1万余人。其中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团长山根信成都在台湾受伤致死。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发了战争横财。战后3年间,它以战争赔款、赎辽费和威海卫驻军费等名义从清政府实收白银2.315亿两(合3.47亿日元),相当于中国1894年岁入0.89亿两的2.6倍,也大大超过日本1896~1898年3年间全国税收2.69亿日元的总额。

    可以说,日本强大的国力和后来的经济奇迹,在很大程度上是用亚洲被侵略国家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的鲜血和白银建立起来的,其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绩效中,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和屈辱。

    日本的贪婪使中国人民陷入了极度的苦难。按《马关条约》的规定,只有在3年之内还清全部钱款,才能免除赔款利息和收回威海卫。

    当时清政府每年的收入只有8000万两,无奈之下只好挖肉补疮,大举外债。帝国主义及其金融资本抓住中国的这个致命弱点,纷纷前来发放国际高利贷。

    1895年7月,清政府从俄、法借款4亿法郎(约合白银9900万两);1896年3月,从英、德借款1600万英镑(约合白银9700万两);1898年3月,从英、德续借1600万英镑(约合白银1.12亿两)。

    外国债主不仅借此获得高额利息,而且强加给中国许多苛刻条件,中国从此开始陷入国际金融资本的束缚,滑向对外财政依附的悲惨境地。其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爆发。欧美列强联合出兵中国镇压义和团。日本将此视为“掌握东洋霸权的开端”,与英、美、法、德、俄、意、奥7国军队共同组成八国联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绞杀,借机先后攻陷天津、北京。在此期间,侵华日军兵力达2.2万余人,占八国联军的三分之二,成为八国联军中最主要的力量。

    日本是当时侵华列强中唯一的亚洲国家,正当西洋社会叫嚣义和团运动是“黄种人敌视白种人”的一场“黄祸”时,身为黄种人国家的日本竟心甘情愿地实行着“脱亚入欧”的蜕变,与欧美列强一道把枪口对准了邻国。

    八国联军出兵中国的最终结局是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近代历史上最大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中国的主权因此受到极其严重的损害。日本作为侵华战争暴发户,再次尝到了侵略中国的甜头。

    战争期间,日军在天津抢获白银26.6万两;在通州抢银12.94万两;在北京劫银327.47万两,总计367万两。

    对于《辛丑条约》所涉及的赔款问题,日本更是贪婪至极。签约之前,日本第一个提出了赔款5000万日元(合银3559万两)的要求,紧接着其他列强也纷纷提出赔款要求,合计达4.6亿两。随后又调减至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

    1902年6月14日签订赔款最后分配数额的协定,日本实得3479.3万两(合4895.3万日元),占中国赔款总额的7.73%。

    日本还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兵权。早在条约签订之前,日本政府就以“护路”、“护桥”为名,正式成立“清国驻屯军”(1912年改称中国驻屯军),司令部设于天津张园,兵营分设于天津海光寺和北京东交民巷,所辖兵力分驻于北京、天津、黄村、廊坊、杨村、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等地,还以一部兵力进驻上海。后来正是这支日本军队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是中国清政府与八国共同签署的条约,相比之下,日本是企图利用这一条约牟取侵略利益最急切和最蛮横的国家。

    日本的蛮横首先表现在对待庚子赔款的态度上。清政府从1902年起开始按约以白银向各国支付赔款,由于当时国际金融市场上正处于金涨银跌的时期,故各国要求清政府以黄金支付赔款,这样一来清政府就要承受额外的负担,名为“镑亏”(当时习惯上以英镑代表金价,金价涨,则中国所付白银数额必须增加才能折抵原来的英镑数,这个差额就称为镑亏)。

    清政府在财政上早已处于挖肉补疮的窘境,筹措赔款已极感困难,当然不愿再支付“镑亏”,于是同各国发生争执。

    日本是极力主张中国付金的国家之一,从中积极伙同其他持同样立场的国家,蛮横地压迫清政府就范。

    1905年7月,清政府被迫同有关各方达成协议,同意以黄金支付赔款,并为前三年以银支付的赔款加付800万两的“镑亏”。日本政府还急切地利用《辛丑条约》谋求在华新利权。

    其中《辛丑条约》第11款规定,清政府必须就中外通商行船各条约中各国认为应行修改之处以及有关通商的其他事宜与各国商议,“以期妥善简易”。

    日本伙同英美乘机谋取在华新利权,使清政府被迫于1903年10月签订中日《通商行船续约》。通过这一续约,日本扩大了在中国内港的行船权和版权的保护权并得以增开商埠。

    从此之后,日本的船只可以在中国沿海和内河畅行无阻,日本可以在长沙、奉天及大东沟开埠通商,日本的思想、文化可以向中国进行全面渗透。

    至此,日本侵略势力进入原由沙俄独占的中国东北,并酝酿着更大的侵略行动。日本坚持在奉天和大东沟开埠通商,是对沙俄独占东北利益的一个挑战,进一步加大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和奴役。

    当中日《通商行船续约》签字时,日俄间正就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问题进行谈判,日本马上利用这个刚刚签订的条约作为同俄国争斗瓜分中国东北的武器。这场争斗不久就演变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日俄间的大战。

    鲸吞中国,灭亡中华,是日本近代以来的既定方针和基本国策。如果说吞并琉球,侵略朝鲜是实施这个既定方针和基本国策的前奏曲,发动甲午战争,打败清王朝,强迫其签订“马关条约”,强占我国的台湾和澎湖列岛,则是开始。

    参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和在中国境内进行日俄战争,日本在我国东北南部攫取了大片领土。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公然发动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只不过是日本人的得寸进尺。

    个别人很可笑,曾有一段时间还在争论,卢沟桥事件究竟是中日哪方首先开的第一枪。似乎谁开了第一枪,这场中日全面战争就是那方的责任。卢沟桥事件就是中方首先开枪,那有什么不是?

    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武力占领,借军事演习在别国领土、防区内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被侵略被凌辱一方的军人或国民忍无可忍首先放出反抗或复仇的一枪,还过分、还犯法吗?还要承担战争的责任吗?

    一、日本最早侵略中国是在哪一年

    1849年。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扩展资料:

    日本人侵略中国,标志性的事件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争夺在我国东三省的控制权。在此以前俄国在东三省的势力超过日本。为了争势,两个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领土(旅顺口一带)上打仗。清政府腐败无能,不能保护自己的百姓。

    日俄战争日本战胜,把俄国在东北的实力赶走,逐渐在东北扎下了根。他们在东北开展大规模的建设,打算把半个日本搬到东北来。起初东北有张作霖的势力,日本人还不能为所欲为。

    到1928年日本人炸死张作霖,三年后1931年日本人炮制了“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了东三省。次年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府。

    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美军在珍珠港的海军空军几乎全军覆灭,从而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中国的抗战局势得到扭转的机会。日本偷袭的次日——12月8日美国宣布对日作战,开辟了太平洋战区。以后美军展开在太平洋上一个一个岛屿的争夺战。

    日本兵虽然不敌,但是武士道精神和效忠天皇的传统鼓励他们宁死不屈。美军打得非常艰苦。最后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分三路攻打东北地区。同时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军队也在大陆展开全面反攻。

    1945年8月10日日本通知瑞士、瑞典等中立国接受波茨坦公告,愿意投降。15日正式宣布投降。9月2日举行受降仪式。

    二、抗日战争胜利是多少周年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余人入侵我国台湾。1874年10月,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承认琉球(现日本冲绳县)为日本保护国,并赔偿日本兵费50万两白银。

    1894年7月,日本军舰突然袭击在丰岛海面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军舰,重创“济远”号和“广乙”号;击沉“高升”号运输舰,造成700多中国官兵死亡,由此爆发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9月,日舰队在黄海海面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击沉4艘军舰。“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及全船250人,“定远”号管带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壮烈牺牲。

    1895年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割地赔银的《马关条约》。 同月,日本强迫清政府同日签订《中日辽南条约》,中国向日本交纳3000万两白银,日本才交还辽东半岛。

    1901年9月,清政府与日、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交出税务、使馆区管理权,并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

    1905年年底,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获得在我国东北南部之特权。 1915年5月,日本以最后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1925年5月,日本伙同英国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1926年3月18日,北京群众举行集会抗议,遭到镇压,47人被打死,200人被打伤,酿成“三一八惨案”。1928年5月,日军制造“济南惨案”,打死中国军民1000多人,并占领济南。

    1928年6月,日本在沈阳皇姑屯车站炸死奉系军阀张作霖,制造“皇姑屯事件”,阴谋夺取东北。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拥兵50万的东北边防总司令张学良不战而退,日军强占我国东北,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横尸遍野,使我三千多万名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1933年1-5月,日军先后占领了热河、察哈尔两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进逼北平、天津,并于5月31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署了限令中国军队撤退的《塘沽协定》。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冀东22个县宣告脱离中国政府管辖,沦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学生爆发“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也就是“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之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 1937年8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

    1937年8月底,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开赴晋东北,利用平型关天险设伏,在9月24日一举歼灭日军坂垣师团一部1000余人,取得“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日军突破中国守军长城防线后,分两路合击太原。中国第二战区急调10余个师在太原以北忻口地区组织防御。八路军各部全力在正太路以南配合友军作战,“忻口会战”、“太原会战”爆发。

    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大同后,继续向南进犯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忻口的防御作战,八路军第120师师长贺龙命令第358旅第716团深入日军侧后。

    在代县的广武、雁门关、太和岭间 贺龙和周士第、关向应等在雁门关前线,破击大同经代县、忻口到太原的公路,打击日军运输队,截断日军补给线。取得“雁门关大捷”。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上海后,继续向南京进攻。国民政府暂迁武汉,中国军队进行了“南京保卫战”。 1938年3月,中国军队为守卫徐州与日军进行了“淞沪会战”,战役历时两周,杀敌逾万,国民党军取得了抗战后的一次重大胜利。

    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并在城外制造数起屠村事件,其中有数名五岁小女孩被奸杀掏心生吃,令人骇然。 同年6月,日军攻占开封,导致花园口决堤放水,豫、皖境内17个县成为一片汪洋,140万人无家可归,数十万人被淹死。日军还在苏北决运河大堤,致使苏北数县成为泽国。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广大地区,与进攻武汉的日军进行了“武汉会战”。此战,中国军队出动兵力100万,日军出动兵力35万。战役结果,日军伤亡近4万人,但武汉最后失守。

    1939年11月,日军攻陷南宁。 1939年12月,日本与汪精卫在沪签订把中国完全变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兴关系调整要纲》 。

    1944年4月,日本发动“豫湘战役” 至1944年8月,先后占领郑州、长沙、衡阳等地。1944年9月,日军发动“柳桂战役”。

    扩展资料:

    日本投降过程:

    1944年12月,日军攫取了大陆交通线。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接受《波兹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尼米茨海军上将、中国徐永昌将军、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

    从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

    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被抓到日本的华工大约1000多万,从1874到1945日本侵华时期,中国非正常死亡累积人数至少达2.8亿,经济损失50万亿美元。

    三、日本在1874年发动了一场什么战争呢?

    1871年7月,日本派出的大使在天津与李鸿章商量两国签约之事,企图也能像欧美国家获得一些特权。但经过反复谈判,双方大体上同意以清朝的底本签约。两年后,1873年4月30日,双方在天津举行了换约仪式,《修好条规》正式生效。


    图:《修好条规》日文本

    条约第二条规定“两国既经通好,若偶有不公之事,必须彼此相助,以敦友谊”。但在一年之后,日本出兵侵略台湾,啪啪打脸了李鸿章引为骄傲的平等条约。

    01 套路一:让清朝承认台湾东北部属于无人区

    1871年12月,琉球岛上的60多个居民乘船,遭遇大风后飘到台湾东海岸地区,其中54人被土著民杀害,日本政府得知后,扬言向台湾兴“问罪之师”;1873年3月,一伙日本人再次遭遇台风后飘到台湾东南部,经清政府解救以后送回国内,日本政府“征台”呼声更涨。日本政府决定派出使团准备摸一摸清朝的底,没想到清朝真被套路进去了。

    6月21日,日本使团的成员柳原前光来到总理衙门,假装对1871年台湾土著杀害日本人一事“遣使问罪”。最初衙门大臣还是界限分明,毛昶熙清楚地告诉柳原“掠害琉球国民与贵国何干”。

    由于当时琉球还是清朝的藩属国,柳原自知理亏,便话锋一转问,清朝“对生蕃做何处置?”毛昶熙竟一口回答道“生蕃是乃我政教未逮所致”,潜台词就是大清对这片的土著人管不到。


    图:李鸿章

    柳原看到清朝大臣已经承认台湾东南部是一片清政府“未逮之地”后,立刻说既然“此乃政教不及之区,则只能由我独立国加以处理”。

    毛昶熙的用语不慎,跌落到柳原等人设计好的圈套中,给了日本出兵台湾东南的“凭证”。

    02:套路二:用外交转移清朝的注意力

    1874年3月27日,日本政府派侦察员勘察登陆处的地形,并绘制成地图,武力侵台箭在弦上。4月9日,西乡隆盛的族弟西乡从道率领五艘军舰赶赴长崎成立了一支“台湾生蕃探险队”的侵台军。

    5月2日,这支军队开始向台湾进发。在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日本政府又派公使去北京“承办交涉之事”,打算用外交方式敷衍和拖住清政府。


    图:西乡从道与士兵的合影

    清政府对日本军事、外交双管齐下的方针没有丝毫察觉。总理衙门第一次收到日本侵台的情报还是英国公使在4月18日告诉的。紧接着,法国使馆人员、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等人陆陆续续到总理衙门谈论这件事,北京的当政者才重视起来。

    5月11日,总理衙门终于发出了第一封、却十分矛盾的外交照会,质问日本“兴师前往台湾,何以未曾先行议及”文字不痛不痒,丝毫没有质问的语气。日本却在这张照会前,5月7日就已经开始登陆台湾了。

    5月28日,日本第一任驻华大使柳原前光抵达上海,积极贯彻拖住清政府的策略。

    面对沈葆桢发出的“敛兵回国”的警告,柳原拿前一年毛昶熙所讲台湾东南部是一片“未逮之地”当挡箭牌,声称清朝已经承认这是“无主之地”,日本“讨伐”的地方是不属于清朝管辖的“无主野蛮之地”,最后还不忘“一脸诚意”地说,出兵只是为了向台湾土著“问罪”,对大清依旧保持和平。


    图:沈葆桢

    柳原这番话竟然真拖住了清政府!

    沈葆桢率领舰队到台湾后,宁可与日本舰船相安无事,也不打算支援土著居民抗战,更不敢向日舰进攻,眼睁睁看着日本军队占领整个台湾东南部。

    03 套路三:自己被欺还要给日本数钱

    日军登陆台湾时,正是天气炎热的季节。日军在登陆后就因水土不服出现了大量的疟疾患者。7月后,天气越来越炎热,等到8月份,几乎全军都得了疟疾。

    这种情况已经很难实现长期占领的目标,再加上英美等国的外交威胁,日本政府打算撤退前,利用占领的地方向清朝勒索一笔钱。

    7月中旬,柳原带着“谈判中不可露出欲求偿金之词色”的指示去北京谈判。清政府一开始就没想到根据日军士兵严重水土不服、外国使节干涉的有利条件要据理力争,竟然一谈判就打算给日本一点钱“促其退回台湾”。这一下,气势上就已经输了。


    图:柳原前光

    10月31日双方签订《北京专条三款》几乎完全符合日本政府的期望。协议第一款谈到日本此次出兵台湾“是为保民义举起见”、“赔付”日军抚恤银50万两。本来是受害者的清政府却反过来还是称赞日军行为高尚。这真应了那句:被骗了还替人数钱。

    当日本公然违背双方签订的友好条约,啪啪打脸清政府时,难道大清真不知道?

    恐怕还是出于弱国心理下的害怕,假装不知道罢了。

    关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时间的问题,通过《抗日战争胜利是多少周年》、《日本在1874年发动了一场什么战争呢?》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时间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 抗战,始于1874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时间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抗战,始于1874和日本最早侵略中国是在哪一年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
    • 13场战争,清朝走向鼎盛,又衰落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时间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13场战争,清朝走向鼎盛,又衰落和1840-1901年间,大清帝国在哪几场“决斗”中被一步步打垮的等多篇文章进行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