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阿德勒心理学解读《请叫我第一名》:自卑带来超越,缺陷带来补偿

阿德勒心理学解读《请叫我第一名》:自卑带来超越,缺陷带来补偿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请叫我第一名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阿德勒心理学解读《请叫我第一名》:自卑带来超越,缺陷带来补偿和解读:《自卑与超越》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阿德勒心理学解读《请叫我第一名》:自卑带来超越,缺陷带来补偿
  • 解读:《自卑与超越》
  •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 如何读懂自卑与超越
  • 一、阿德勒心理学解读《请叫我第一名》:自卑带来超越,缺陷带来补偿

    “我帮助孩子们明白:他们的缺陷和弱项并不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实力,而是为了鼓励他们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2008年,有一部励志电影获得全球高赞,全球累计观影人数超1200万。2018年,同样的故事改编为印度电影《嗝嗝老师》上映,再掀感动狂潮。

    很多网友问这里面的故事有原型吗?有的,这个人就是布拉德·科恩,自小罹患妥瑞氏综合征,与丽莎·维索基共同创作完成自传性作品《请叫我第一名》。

    什么是妥瑞氏综合征?

    患者多发病在儿童期,是一种神经性缺陷病症。会不自主动作,包括抽搐、眨眼睛、噘嘴巴、装鬼脸、脸部扭曲、耸肩膀、摇头晃脑;及不自主出声,包括清喉咙、大叫、怪声。

    布拉德·科恩从小多动有轻微的控制不住行为,被误诊为多动症。经过母亲的坚持努力,终于确诊,融入科学普及的行列。

    这样的缺陷是无法通过做教师的资格的,但是布拉德·科恩经过个人不懈的努力,让自卑成为超越,成为全美知名的教师、作家、励志演说家。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阐述的心理学观点,可以解释布拉德•科恩的成长的动力支撑,拆解坚定背后的勇气来源,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布拉德•科恩的真实案例,可以从中领悟到什么道理?

    自卑情结在儿童时期形成

    布拉德在幼年时期的多动行为,让父亲极其生气,“不乖”、“故意捣乱”是他人对这种疾病的误解,因此布拉德受到了父亲的多次责备,似乎他正在成为一个讨厌人的混蛋。

    在一次布拉德无法停止用膝盖撞击车门时,父亲恼怒,打了他。布拉德陷入无望的认知中“我无法成为爸爸希望的样子,我痛恨这个真相。”

    妥瑞氏综合征的最初症状可能是一两种失控行为,如用膝盖撞门和清喉咙。开始布拉德还可以上演搞笑人格配合举动,但当第三种“吠叫”声开始出现时,布拉德的内心的意志力在悄然瓦解。课堂上发出无法停止的“吠叫”声,老师和同学都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了愤怒。

    布拉德内心出现了强烈的自卑感,开始害怕黑暗,渴望人生的秩序性。

    有一次布拉德听到一个人对妈妈说他可能“被恶魔附身”了。妈妈有段时间确实也考虑的这个说法,这种评论为布拉德带来了自尊心的重创,陷入无比的自卑情结中。

    疾病的自卑改变了他幼年的生活方式,例如他爱上了骑自行车,这样可以把所有的非议目光抛在身后。他爱上了球类比赛,因为所有在场的人可以大喊大叫。

    电影《叫我第一名》剧照

    阿德勒是第一位研究身体残缺或分泌异常会导致儿童在生活方面产生困难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本人就是从小因患脊柱炎而身体孱弱、行动迟缓,4岁才会走路,5岁得了严重的肺炎,他身材矮小,数学成绩很差,他就是一个从小自卑感很重的人。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人性的枷锁》写了一位跛脚的男孩9岁失去父母后,在学校如何受到同学讥讽陷入严重的自卑情结,也是毛姆自小口吃成长的真实心路历程。

    儿童早期记忆是确立周围环境和自己的最初印象,包含自我的外部特征、自我形象、自我评价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要求综合起来进行审视。主观印象也是人们记录人生的开始,从自己地位的认知。

    自卑并不可怕,超越自卑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自卑

    同样一种先天性缺陷不会对两个儿童产生同样的作用,自卑并不可怕,孩子需要依赖父母和社会的扶持,那么影响他们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有三个重要的因素:

    父母的态度:

    布拉德的父母双方对待孩子的缺陷,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在布拉德确诊前后,爸爸采取的态度都是消极抵抗,从未给过正面关注。

    妈妈一旦意识到病情是神经性失控,就会和孩子站在一边,一起去对抗疾病,这样对调的姿势,给布拉德内心留一个安全而熟悉的地方,家的温暖和认可才是一切动力的来源。

    “任何有缺陷的人在同这种不公作斗争是都无处藏身”、“赞同与接纳是唯一有效的武器”

    社会的认可:

    布拉德的小学生活遇到了巨大的困境,同学们讥讽布拉德的奇特怪叫后,就保持了距离,老师也失去耐心,有的老师要求他站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甚者对他侮辱伤害,校长曾要求布拉德退学,建议去特殊学校。

    电影《叫我第一名》剧照

    有明显缺陷的孩子,被看作“边缘人”,这些老师轻率的行为让也最终让布拉德发誓:总有一天也要成为一名老师,努力成为年轻人的表率,积极帮助他人改变人生。

    14岁时学校举办管弦乐音乐会,布拉德发出各种噪音,梅耶校长给布拉德一次向全校师生普及妥瑞氏综合征。那一次演讲之后,同学们和老师终于透过犬吠少年看到了真正的布拉德。

    电影《加我第一名》剧照

    “接纳和认同的共同作用就是体内的聚变反应堆,会一直运转下去。”

    主动的自我尝试

    13岁的布拉德得到一次电视台录制节目的机会,这档节目是向世人介绍妥瑞氏综合征的,布拉德第一次意识到让别人了解这个病症是有益无害的,因此他可以得到更多的正面关注,而非展示挤眉弄眼,痉挛抽动时人们愤恨、嫌弃的表情。

    随后亲戚朋友观看了节目后的表示理解,让布拉德看到了一丝曙光。他不愿意做“边缘人”,永远在阴暗的角落受凉薄的待遇,他也想象人们的态度只是因为不了解。

    “我打开了心门,让其他人可以加入进来”进入高中以后,布拉德进行了积极主动的准备,与其等待误解,不如先行自我介绍,主动向大家普及妥瑞氏综合征,让每一个心存忧虑的人放下心来。

    阿德勒说“精神的核心能力是可以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就能够明白精神支配着身体——它为活动设定了目标。”

    一个人的经历不能决定其一生的命运,但会对其命运造成影响。

    无关器官上是否有缺陷,儿童的资本总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当儿童利用这种自卑感作为逃避行动的借口时,就发展成为神经性的倾向,可以理解为性格的部分形成。

    环境因素并不能决定人生的意义,我们却可以通过解读人生境遇的意义来改变自己。

    自卑带来超越,缺陷带来补偿

    高中时期的布拉德因为主动介绍自己,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他变成了班里最活跃的人,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机会,被邀请加入圣青会,这个组织为犹太青年提供机会,挖掘领导才能。借着优秀的平台,布拉德走出了校园,走出了自己的城市演讲,让更大范围的人了解自己。

    布拉德在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过程中,隐隐感受到梦想的触手可及——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大学毕业后,布拉德一度陷入现实的困境中,没有哪位校长愿意聘请一位患有妥瑞氏综合征的人做教师。大概在第二十几次面试后,被一所山景小学录用,并用实力评为所在州的优秀教师。

    这中间的布拉德任何一次中途放弃,怀疑自己的实力,那么就不会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演讲者。

    他在被校长问到为什么一定要做教师时说:“这样的话我就能成为一名我自己不曾有幸遇见过的老师,学生人生中的支撑力,我相信那是帮助孩子们学习以及成长的最佳方式。”

    布拉德·科恩给孩子们上课

    阿德勒说:“当我们真正了解了人生的意义,就找到了人性格的钥匙”。只有知晓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才能勇敢地面对困难,有更大的机会获得成功。

    《请叫我第一名》中不止一次提到了他小时候和妈妈去参加过的一次互助会,参与者全部是患有妥瑞氏综合征,他们被聚集在阴暗的房间里,个个面如死灰,生无可恋,一副被社会抛弃的样子,孩子没学上,成人无工作,最可怕的是认命的神色。

    这是一群自卑的人,他们深深陷入自己的缺陷中不可自拔,社会的不友好固然是他们自由生长的羁绊,但他们也同样是阿德勒所说的无法完成超越的人群。

    不仅仅是身患残疾的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某种缺陷,但让它缠住一生,怨天尤人,找借口躺平?还是积极面对成为布拉德一样的超越者,甚至亲自为缺陷做补偿?

    这才是自卑与超越的意图,找到生活的意义:融入社会、在于奉献,实现自我价值所谓超越,走出上帝甩给我们的缺陷,填补人生的坑洼低谷。

    写在最后:

    《请叫我第一名》如果作为励志影片故事去欣赏并不见得有多奇特,但这本自传体书籍不同,优秀的部分在于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生动的困境描写及反思,才是最打动人心的感动。

    我想他最不愿意提到的就是爸爸多年来对他的不理解,但他却以阳光般的温暖去理解父亲当时的窘态“以成年人的眼光回望,我很肯定,爸爸一定也有无助的感觉。”

    真正的励志人生并没有那么鸡血充足,到处是毫无征兆的下坡转折,每一次坠入低谷并没有让人充满斗志,无法辨别其中的意义,最好的办法只是砥砺前行。

    —作者:荣荣—

    ——用每本书探索一个根本问题——

    深长缓慢地阅读,长程深入地思考,拒绝短平快失智行为。

    一、解读:《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作品,是个体心理学重要的作品。全书以人的内在驱动力自卑和超越作为切入点,结合案例探讨了如何在合作中发展社会感,解决问题儿童的问题。

            全书分为十二章,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作为总纲 ,之后从生理、心理、环境、职业、社会、婚姻等角度来补充说明学会合作的重要性。以下为各章内容提要:

    第一章,人生的意义。

    书中提到人生面临生存问题、人际关系和婚姻关系这三大问题,如果能妥善处理,便能获得人生的幸福。而对于个人来说,人的存在意义在于奉献和合作中延续。作为世界整体的一员,我们不能单独存在,而要有对他人的兴趣,有社会感。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由于曲解了生命的意义,产生了对生命的错误认识,造成了自我封闭,无视合作等行为。童年的不愉快经历、身体缺陷、被忽视都是导致孩子出现问题。万事有果必有因,从孩子的记忆、解释中,我们可以反思产生的原因,从而进行调整。这一章结从宏观的方面指出了要引导孩子从关注自我走向关注外界,进行合作训练,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

    第二章,心灵和肉体。作者叙述了心灵和肉体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指出如果能克服自己的

    弱点,有明确的目标,便能进行调节。本章指出了心理工作的判断标准了解与人合作的强弱,同时也指出了通过分析童年的生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解释研究,通过找出错误的看法去进行调整。心灵的向上力量可以让人超越肉体的痛苦。

    第三章,讲了自卑和优越感。自卑每个人都有,但是程度不一样;优越感每个人都追求,但是有些人会误入歧途。在自卑时人们所表现的愤怒、眼泪、自我麻醉等,是宣泄自己的情绪并企图去满足自己的目的。许多看似荒唐的行为,其实正在指向他们为满足自己的强大等优越感而做出的正确决定。因此,他们并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偏差。要根本上消除自卑感,需要发现问题,并且设计解决问题。而确立优越感的目标并且与社会感相伴,才能从小我,走向大我,用合作消灭问题。

    第四章,早期记忆。早期记忆能记住的是重要的事情,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追本溯源,根据儿童时的早期记忆,推测分析,找出原因,同时根据性格的其他方面的原因,来看人的早期生活方式。从而对症下药,解决现实中延续下来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梦。同早期记忆一样,梦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生活风格。他在文中对佛罗伊德的梦的解析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利用案例进行了说明,也指出了梦并不能完全有用。他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梦境,进行治疗,告诉他人维持固有的自以为是的方式并无益处,鼓励与他人合作,以社会方式获取尊重。这是从也是从潜意识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第六章,家庭教育。他从母亲的角色、父亲的角色、平等教育和家庭的出生顺序这几个角度进行阐述,讲述了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家庭作为儿童首先接触且长时间生活的环境,儿童在家庭中受到的环境待遇,是儿童看待生活的一种方式。减少儿童处在竞争的环境中,引导孩子学会与父母、兄弟姐妹等合作。

    第七章,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学校教育不仅要教会人生存,还要教会人为众人谋利益。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与儿童的联结者,有长期的时间去了解儿童,在平等、友善中简历良好的关系,发现改变孩子的困难。同时,具有专业的知识 教师可以纠正父母的过错。在学校这个新环境中,对于孩子来说是面临扩大交往的范围,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现。测验和评价是评估孩子们发展的方式,在其中遗传的作用并不显著,后天的训练培养促进孩子的发展。带着光芒的孩子能促进同伴的发展。在教育中,教师可能会引导儿童走向光明,也会输送一大批问题学生,其中教师的社会感很重要。

    第八章,青春期。他讲述了在青春期孩子会遇到的问题和一系列的不成熟的做法。在这个阶段,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呈现出反抗的情况。在青春期,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跟随感觉去走,减少发生青春期问题。

    第九章,犯罪及预防。他讲述了犯罪的原因和心理,追求优越感但是在社会交往上出现了问题。胜利缺陷,被溺爱,被忽视的孩子容易产生犯罪的问题。在书中,他叙述并分析了许多犯罪的案例,指出了他们犯罪的原因在于扼杀了社会性。通过追溯罪犯的生活方式,我们都知道生活风格在4、5岁时就形成,此后若要去改变则很难。他们产生这样的问题和家庭原因、经济、生理缺陷、社会缺陷等。促进学会合作从儿童期就要开始,帮助他们融入到正常的社会工作中去。

    第十章,职业问题。他讲述了影响职业选择有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性格行为错误思想、早期训练、才能培养、早起记忆、表演游戏等。同时,他也提出了对职业问题的看法,鼓励家庭和社会帮助个人参与到职业活动中去。

    第十一章,个人和社会。他讲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与社会合作兴趣缺乏或失败,会引发一些问题。他讲述了几个案例,并进行了分析,指出社会感和合作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婚姻和爱情。爱情和婚姻也是一种合作,所以要有婚前准备和正确的婚姻价值观。为了婚姻和爱情的为了婚姻和爱情的和谐,需要双方的合作与付出,关注别人的利益多于自己的利益。

    在全书中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合作性,鼓励人们学会与他人联结,并尝试从根源去帮助解决问题儿童,以此减少犯罪和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一本实用的关注个体的书,我们可以在案例中找到生活中的影子,但有些内容还待商榷,应该有选择运用和突破。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两年前读过《被讨厌的勇气》,是两位日本心理学大家写的书。文章以智者和困惑年轻人的对话形式,层层推进,深挖被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精髓,并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教大家如何将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如今书中大部分内容早已抛之脑后,但有一点我却记得清清楚楚,那就是“问题出现时,先区分这属于自己的课题,还是别人课题”。例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你应该先区分这是“你的课题”还是“孩子的课题”,然后再着手解决问题。当你清楚孩子学习不好是他自己的课题之后,你会下意识的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孩子,更不会去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大家都知道,这种把指责式教育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为父母而学,很难有自主学习的优良品质。

    拿自己举个例子。

    小时候,我的父亲对我们的学习看得特别紧,而且经常诉苦,时不时地就要提醒我们姐妹三个“我含辛茹苦就是为了培养你们三个上大学”。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亲的决心十足,意志力坚强,“砸锅卖铁也会支持我们上学”。我也被父亲的话所感染,希望自己能够考第一名。但潜意识里,学医早已经成为“为了父亲而学”,于是小小年纪的我,会经常因为自己贪玩的个性而“恨铁不成钢”。为此,我曾很认真的想过:“如果父亲哪天意外死掉,那我一定能头悬梁 锥刺股。”

    在孩子学习上,区分是谁的课题很重要。这同样也能避免生活中各种无声无息地在钻牛角尖的你。例如,老公嫌弃你做饭不好吃,你的课题是“做饭”,而“好不好吃”是他的评价,属于他的课题。众口难调,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如果此时你觉得对方在挑衅你,可能会因此而上火,甚至大吵一架。但如果你从“这是对方的课题”来入手,心里的结自然打开。你的课题“做饭”已经结束,如何改进也是你自己的课题,你老公的差评是他的课题,你不妨尝试尊重他的想法。如此以来,就能有效避免许多怨妇和家庭矛盾的出现。

    看过《被讨厌的勇气》之后,我又买了《幸福的勇气》,同样是两位大师的作品,但遗憾的是至今未读完。后来我下定决心系统学习心理学,在心理学专业书籍中看到大量有关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和观点,所以今天顺便来唠唠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得意弟子,但因为觉得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过于狭隘,最终阿德勒与之分道扬镳,并创立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他的人性观是追求卓越。人类行为是受到社会驱动力的激励,而非性驱动力。人格的核心是意识而不是潜意识。他重视选择,责任,生命的意义,以及追求成功与完美。阿德勒将人格定义为一个人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而显现出的特殊风格,人的思想,价值,动机,行为都是由他的生活目标决定的,都带有生活目标的印记,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生活风格。人格动力是自卑和补偿。阿德勒把自卑感看作是所有人类的正常心态。自卑是人类奋斗向上的原动力。因为自卑,人们会持续地超越自己,这就叫做补偿的方式来克服自卑感。

    什么是自卑感?

    人们生来就是一个完全无助的小婴儿,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代劳,人在生命之初就有自卑感。有了自卑感就有不断补偿的需要,而补偿之后又有了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努力。无法克服和摆脱的自卑感就发展为严重的自卑情结,导致神经症。

    阿德勒的人格结构包括生活风格,创造性自我和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指个体觉知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以及个体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的态度。社会兴趣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未完待续

    三、如何读懂自卑与超越

    买《自卑与超越》的时候,我很好奇,自卑需要怎样的超越呢?是不是能改变自卑情结呢?于是我便带着这份好奇与期待,翻开了这神奇的体验。全书开头阐明人生的三大无法逃离的生活意义:社会职业、人际合作、婚姻关系。
    整本书看下来,有很多零散的内容,没有什么体系,被无数纷杂的概念充斥着,确实有些感悟,但并不那么分明,只是在看到某个章节的时候触动了我,便停下来想一想自己,但看完全书又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提升。
    这本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自卑与超越》告诉我们自卑是如何的产生的,人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超越自卑。
    1、自卑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卑感,这种感觉往往源于童年的经历:家庭的贫困、父母的忽视、他人的凌辱、生理的缺陷等等。这是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很强,但是解读能力很差。当我们感受到痛苦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我们就很容易将这些痛苦当成自己的过错,把这些痛苦内化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从而形成自卑。
    2、因自卑产生的不理智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会做出一些自己明知道并不理智的行为?比如沉迷于忙碌的状态中,逃避可能困难,刻意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不想与任何人产生交流,对别人的优秀感到痛苦,无法忍受别人的忽视,想方设法报复他人,或是突然间大发脾气甚至是伤害他人,自杀……等等。我们经常会把这些行为归结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其实这些行为的本质,都是源于我们的自卑。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卑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当我们对面临的问题没有做好恰当的准备或应对,而且认为自己无法解决时,自卑感就出现了。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卑而感到紧张,不过,正是因为有着自卑感我们才会超越,正是因为超越才得到成长,所以自卑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所做的绝大多数行为,其实都是在错误地面对自卑。
    4、错误面对自卑的方式“寻找优越感”
    我们往往会通过内心营造优越感和寻求外在优越感这两种方式来面对自卑,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是错误的,都是害怕自己能力不足带来的自卑感。同理,当我们害怕受到别人伤害时,既可能通过封闭自己来营造内心的优越感,也可能通过伤害和报复他人来追求外在的优越感。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不理智的行为,本质上都是通过寻找优越感来掩盖自卑的行为。
    5、正确面对自卑的方式
    一、认清自卑
    正确面对我们的自卑,从根本上认清我们的自卑:当我们不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时,或者我们不把别人的态度当作伤害时,我们的自卑感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只要没有自卑感,很多都只是普通的事情而已。但当局者迷,如果想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自卑感,首先要找到自己自卑的根源所在,还要通过学习来掌握认清它的知识,再加上这种自卑感通过长年的积累,已经深深地内化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所以仅靠我们自己是很难做到的,必须要得到他人的帮助,这也就是正确面对自卑的第二种方法——学会合作。
    二、学会同伴合作
    虽然我们的自卑感很难避免,但我们还有另外一种面对自卑的方式,那就是——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超越自卑。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职业、同伴和爱人都是我们与社会的连接。如果我们的职业目标是为社会产生价值,与同伴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意识,并且与爱人平等相处、相互关爱的话,我们就能真正跳出寻找优越感的陷阱,从而坦然面对自己的自卑和不足,因为我们将明白人无完人,而我们的不足是可以通过他人的力量来弥补。
    三、创造社会价值
    设立一个正确的职业目标或者兴趣爱好,应该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为了活出优越感,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满意。如果我们努力的方向不符合社会的需求,那么我们就会陷于忙碌和焦虑之中,而如果我们的行动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我们的行为就会相当不明智,所有的犯罪都是来自于寻找优越感的捷径。
    四、夫妻关系平等{有夫妻关系的情况下 (T-T) }
    在一个家庭之中,最好的关系就是平等——夫妻之间平等,父母与子女之间同样平等。夫妻之间应明白双方的所承担的责任只不过是家庭劳动分工的结果,绝不应该觉得自己所做的是在给予对方帮助。

    父母对于孩子起到了童年时关键的作用,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去正确的解读在生活中面对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身的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训练得到进步的,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真正的关怀,这样才可以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合作,学会关爱别人,学会和他人之间建立连接和关系,用父母对待他的方法去对待别人。
    本书摘要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2.只是想逃避困难的人,必然会落后于他人。

    3.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

    4.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不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节。

    5.没有了解一个人的童年,是不会了解他的现在的。

    关于请叫我第一名的问题,通过《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如何读懂自卑与超越》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请叫我第一名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请叫我第一名(2)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