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作文写作 >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如何确定最佳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如何确定最佳立意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写作


新材料作文“分橙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可以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扔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试题,材料选自2009年11月24日《中国教育报》第六版的“他山之石”栏目,原题是《分橙子的管理哲学》。内容是两个孩子为一个橙子争来争去,经过协商达成平分的协议,结果却没有得到最理想的结局,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个故事的中心含义是:充分有效的沟通,是使事物价值得到最大利用的前提;而缺乏有效的沟通,就会造成事物价值的浪费。分橙子之前,两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是很清楚的,一个要橙子皮,一个要橙子肉,他们的目标也是非常明确的;切分橙子的过程中,两个人也有一定的合作协商——但最终却没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各自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的全部,而是只得到了自己想要东西的一半,另一半给白白浪费掉了。问题的关键是,两个人的需要正好处于互补状态,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可是,这么顺情顺理的事情为什么没能办成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呢?原因就在于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没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假如说,双方都能把自己的需要告诉对方,结果肯定是皆大欢喜。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将这次作文的最佳立意定为:合作中要有充分有效的沟通交流。

切入角度多种多样。着眼于材料的前提,可以表述为“充分的沟通是合作的前提”;着眼于材料道德结果,可以表述为“在沟通的基础上各取所需”“事前充分沟通,才能实现更好的合作”“沟通、交流、双赢”“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着眼于材料中橙子的切分,可以表述为“看似公平的分配不一定能实现人或物的最大价值(最大利益)”“不能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公平”“不能只求公平,不求实效”;着眼于两个小孩的协商,可以表述为着“民主协商不一定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缺乏充分的交流,常常不能使问题得到最完满的解决”;着眼于两个小孩的争执,可以表述为“盲目的相争常常会使人看不到问题的实质”;着眼于材料中两个小孩的综合行为方式,可以表述为“向对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等等——只要能够与沟通交流相联系,立意指向合作交流,均可视为一类。

这个作文题目审题难度很大。从整体看,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从字里行间寻找倾向性,得到的反而是陷阱:“争来争去”给人一种印象,不应该为一些小事盲目竞争;“达成协议”“高高兴兴”显示结果还好,橙子切分双方满意;“榨成果汁喝”“烤蛋糕吃”给人的感觉也相当惬意,显示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的愉悦。这种情况,在近年的高考里边是不常见的。

材料选取也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习用的名人典故之类大多不太适用,只有那些关注现实、思考人生的考生,才会从日常生活中披沙拣金,找到合适的习作素材,而那些习惯于无病呻吟的写手考生肯定感到一筹莫展。

【评卷手记】

1.审题问题。由于材料的中心意义比较隐蔽,考生在审题立意上所犯的错误真是五花八门。比较多的情况是,只谈合作(目标、方向)不谈沟通,或者是文中也谈到了沟通交流,但是文章的重心在于合作(目标、方向)。例如“合作则利,相争则弊”“合作共赢”“精诚合作”等;或者只谈目标的重要性,如“目标比方法更重要”“目标不明确,即使方法得当也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等。这些都只归入了二类卷。

还有一些主题虽然也与材料相关,但是明显地偏离了题目材料的含义,如一味赞美民主协商,或者说公平就好,凡事双方高兴就好;或者说“和谐比什么都重要”,或者谈选择,谈价值,谈环保,谈物尽其用,这些都不错,与材料也有关系,但与题目材料的中心意义距离太远。

2.表达问题。评卷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即使一些作文审题准确,立意正确,但得分也并不是很高。这主要是表达的问题,如:

①整体规划不周,文章形制不足。有的作文有很好的立意,但没有写完,甚至只完成了一半。

②思维不畅,表达磕磕绊绊。这种作文,大多从卷面上的涂涂抹抹即可看出。

③满篇大白话,语言缺乏文采。全篇文章,在阅卷老师目光的快速“扫描”中,很难发现有好的修辞、好的句式、准确而含义丰富的成语,彰显一定的文化底蕴的文句的引用。

④能力有限,生造硬拽。比如一篇编号29277的作文,命名也是《选择》,我们撇开它的立意不谈,只看这样的句子,你就能发现作者行“文”上的力不从心:“选择是一杆天平,称出评分秋色;选择是一枝寒梅,香出豆蔻年华;选择是一缕清风,吹拂浮躁心灵”。可以说,这位考生是有着较强的“美文”意识的,但功力太差,只能将这样的蹩脚的不伦不类的比喻硬安在文章中。正如劣质的粉搽在脸上,让人看了心里疙疙瘩瘩,很不是滋味。好的句子一般来说都是“信手拈来”的,而达到“信”的境界,就需要多背诵、多仿写、多揣摩、多领悟,平时不练考试时搬硬套生拉硬拽是无济于事的。

⑤立意加材料,缺少分析论证,难以产生较强的说服力;立意虽准确,但所用材料却不能论证观点,逻辑上犯“推不出”的错误。“特征”方面,不是“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而是就事论事式的肤浅,缺乏情感润泽的干瘪。得分不高,自在情理之中。

⑥选用自己不擅长的文体写作。几首诗歌,还有一些半文半白、不文不白的文章,由于水平有限,驾驭上不能得心应手,让人看了不舒服,因此得分都不高。

⑦有些文章,很有文采,能从中看出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彰显了作者较丰富的文化底蕴,但行文主旨与材料含义有较大出入。不能不让阅卷老师疑惑,这样高的文字功力,审题上怎么会犯低级错误?是不是考前背诵的范文,宿构的套作?是否太缺少应变能力?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失分原因,比如卷面不整洁、写错别字等,有些错别字纯粹是考生马虎不认真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5造成的笔下失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再次,我们告诫学生,形成认真的习惯,避免无谓的丢分。


1、最稳妥的审题立意的办法就是归纳给定材料主旨,以主旨为话题写作.
2、多则材料则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去异存同法,找出各材料之间的共同之处,然后以此为话题立意写作.
3、多材料作文多强调,从材料的任一角度出发,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这个时候注意,给定材料有多少个观点或人物或事物,至少就有多少个角度可供我们选择去立意写作.
4、务必学会辩证思维去审题立意写作,这样作文才能深刻.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命题的对面都存在着另外一个命题.苏东坡在他45岁时,早已历经宦海浮沉、人事沧桑,于是写下了”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一颇富禅意的诗句,辛弃疾在《鹧鸪天》中写道:”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著名诗人荷马说得好:”凡事都可以正着说,也可以反着说.”对于我们的高考作文话题更是如此了,所以这给我们的一个启发就是应该多去辩证地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7思考.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们也会告诉大家,即使任何一个不含感情色彩的词语被带入到一定的语境下都可以被赋予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比如,“气球”一词本无感情色,但我们同样可以对其进行正反向思维,正向思维时我们可以歌颂其不段追求自我圆满的美好品质,反向思维时我们可以批判其只知道一味自满自大,终将走向毁灭的边缘.0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规则”同样如此,我们可以大赞“规则让生活更美好”,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力主“规则是创新的桎梏”.0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转折”,我们可以辩证地看待转折,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好与坏,好坏都是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的,正所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便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体现了.同时,辩证地去对待生活中的转折,加速量度,促成好的转折出现,控制量变,防止不好的转折发生.“集腋成裘”、“防微杜见”便体现了这一思想.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大方法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5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十、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相关阅读

  • 北京中考作文的立意都有什么

  • 158文章网作文写作
  • 1、立意与时俱进考生要具有一种时代意识,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站在时代的前沿,及时提出并回答当代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在立意上先声夺人,以获取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小学作文怎样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写 怎样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写小学作文作文 400字 小学作文怎样按时间先后顺序写 求一个鬼故事 关于镜子的 里面好像老出现背靠背真温暖这句话的. 关于一个恐怖故事 求鬼故事《背靠背》原版 求几个鬼故事 大约是在200字以下~ 春节的英语作文带翻译100_120词 关于尊重的200词的英语作文并带有中文翻译 关于节日风俗的英语作文带翻译80词7篇,急,求大神,谢谢 求一篇一百字左右的英语作文,关于春节有中文翻译 新材料作文如何确定最佳立意 豆丁网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之如何获得最佳立意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如何确定最佳立 如何确定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身边感人的故事作文 六年级自己的感人事迹,作文700字 个人先进事迹作文(700字) 身边的感人事迹(600-700字作文) 雪中情作文1000字散文哈哈 雪中情,代表什么? 雪中情作文600字原创 雪中情作文600字 求一篇关于战争的作文,,300字左右就行了 作文 关于战争的 300字 有关战争的作文300字以内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帮我写一篇有关战争的作文500字左右的 中国杰出的女性有哪些? 中国现代伟大杰出女性的故事 古今现代中国杰出的女性 中国伟大女性的故事 桂花树作文的结尾怎么写有人知道吗 桂花作文结尾怎么写 描写桂花的结尾 作文结尾 作文结尾 描写风景优美地方的作文 描写风景优美的地方的作文 你给我写一篇风景优美的地方的作文 写风景优美的地方作文250字以上 写出2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请写出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我的到二十四孝图为... 写出两个《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 朝花夕拾中写出2个关于二十四孝图的孝的典故 求一篇以 我的老师 为题的高中800字作文 本人急需一篇赞美老师的文章、!800字左右 求一篇写老师的作文 800字 写事的 ~~ 赞美老师的作文,800字 “我身边发生的变化”作文题目怎么写能写出来的最好 作文题目怎么才能写好 以改变为主题的“新颖”的作文题目有什么? 以变化为话题的作文题目怎么写 一个傻子的故事,你真的看懂了吗 一个傻瓜的爱情故事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