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雏鸭的选择技巧和饲养注意事项

雏鸭的选择技巧和饲养注意事项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养小鸭子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雏鸭的选择技巧和饲养注意事项和雏鸭怎么养才正确 雏鸭如何养才正确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雏鸭的选择技巧和饲养注意事项
  • 雏鸭怎么养才正确 雏鸭如何养才正确
  • 雏鸭的饲养方法与管理
  • 培育雏鸭时的注意事项
  • 一、雏鸭的选择技巧和饲养注意事项

    养鸭子一般都是从选择雏鸭开始的,选择健康活泼的雏鸭,其体力旺盛,抵抗力强,不容易生病,可以给雏鸭的饲养省下不少麻烦,当然除了雏鸭本身的体质外,雏鸭的养殖管理也是保证其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就为大家带来雏鸭的选择技巧和饲养注意事项。

    1、选雏:健壮雏的特点是:眼大有神,性情活泼,体态匀称,绒毛整洁、富有光泽;脐带愈合良好,手握感觉雏体饱满有膘,挣扎有力,叫声宏亮;手摸鸭脚温暖,掰开泄殖腔之后收缩有力,泄殖腔干净稍湿润。

    2、保温:雏鸭出壳后7日龄内室温应保持在27~31℃;7日龄后,每天可降温1℃,15日龄后保持在15℃左右;20日龄后即可按常温饲养。

    3、开食:雏鸭出壳20~24小时后即可开食。开食时须先饮水后喂料。首次饮水应加入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或10%的葡萄糖,以促使清除胎粪。饮后1小时即可开食。用煮得半生半熟的米饭,经清水浸泡,除去黏性,沥水后拌入1.5%~2%的白糖,均匀撒在垫有塑料布的摊盘内,让雏鸭啄吃,边吃边撒。开食的当天,每隔2小时喂食、饮水1次,每次只喂八九成饱。

    4、饮水和喂料:2~4日龄,每天饮水、喂食各5~7次;5~15日龄为4~5次;15日龄后为3~4次。饲料仍用半生不熟的米饭,但从第4天起不加白糖,改加配合饲料。同时,还要加喂青饲料,4~10日龄,青饲料可占日粮的20%左右,10日龄后占日粮的30%~40%,单喂、混喂均可。

    5、放水:雏鸭出壳2~5天,即可用漏筛装雏放入水中5~7分钟,先湿脚,再徐徐下沉,让其游泳、嬉戏、洗绒。以后便可每天定时放水。7日龄前每天放水2~3次,每次10~20分钟;7日龄后,则可每次喂料后放入8~12厘米的浅水中;15日龄后,水深增至15~25厘米。

    以上就是养殖雏鸭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雏鸭刚出壳时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气候会逐渐降低,另外,鸭子是一种离不开水的动物,不仅要保证其饮水充足,还要保证有水域可供其游泳。

    一、雏鸭怎么养才正确 雏鸭如何养才正确

    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备足新鲜优质的全价饲料。其次,育雏室、饲养用具和必要设施要配备齐全,保证每羽雏鸭都能吃到饲料和饮水。再次,育雏室、饲养用具等要用2%烧碱水进行消毒,干燥后用清洁水冲洗干净。最后,育雏室熏蒸消毒。

    2、先饮水后开食。 雏鸭出壳后没有饥饿感,在出壳后24小时后雏鸭绒毛已干,活泼好动,常发出“嘎嘎”的叫声,并开始活动互啄,这时就要先喂水后开食。若雏鸭精神倦怠,眼睛半开半闭,不愿活动,此时已超过开食时间。雏鸭开食过早,容易损伤消化器官,影响雏鸭健康;开食过迟,营养供应不上,不利于生长发育。因此,雏鸭开食的最好时间是在出壳后14—24小时之间。 要先饮水再开食。在饮水中加适量葡萄糖或维生素C,能促进肠胃蠕动,清理肠胃,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吸收剩余卵黄,增进食欲,增强体质。若在饮水中加入1%。的高锰酸钾,还可起到肠胃消毒作用。

    3、把握饲喂方法与次数。 雏鸭的消化机能不健全,故而饲喂雏鸭时,每次不宜过多,只喂六七成饱,若一次喂得过饱,易造成消化不良,雏鸭胃肠容积小,而消化速度快,如果喂食次数过少,使雏鸭饥饿时间长,就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 14日龄内的雏鸭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采食的食糜5分钟就可达到十二指肠。2小时开始排粪,4小时排空,喂食间隔时间超过4小时,雏鸭就处于饥饿状态。一般地说,雏鸭越小,食量越少,喂食次数越多。在育雏初期要做到少喂料、勤添料,日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促使雏鸭活动。

    4、注意保温。 温度是培育雏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只有温度适宜,雏鸭的体热消耗少,生长发育快,成活率才高。1—3日龄32—34℃,4—6日龄28—30℃,7—10日龄24—26℃,11—13日龄20—22℃。温度逐渐降低,每天温度变化不超过2℃。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升温或降温要以雏鸭的行为表现为准,尽量满足雏鸭对最佳温度的要求。如在温度过低时,雏鸭怕冷,会靠近热源扎堆,互相取暖,往往造成压伤或窒息死亡;温度过高时,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温度正常时,雏鸭精神饱满,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绒毛光亮,伸腿伸腰,分布均匀,静卧无声,吃食、饮水、排泄正常。

    5、饲养密度和分群。 雏鸭的饲养密度要适宜,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鸭舍潮湿、空气污浊,引起雏鸭生长不良等后果:密度过小,则浪费场地、人力等资源,使效益降低。网上育雏时较合理的密度是:1—7日龄25—30只/平方米,8—14日龄15—25只/平方米,15—21日龄10—15只/平方米,22—28日龄8—10只/平方米。地面育雏密度应降低一倍。同时,注意冬季密度大些,夏季密度可小些。 合理分群:按每群200—300只进行分群饲养,同时对小鸭、弱鸭、病鸭挑出来单独精心管理。

    6、保证通风换气。 雏鸭新陈代谢旺盛,鸭排出的二氧化碳及粪便和残料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就会危害雏鸭健康,严重时会造成雏鸭氨中毒而大批死亡。因此,要随时保持育雏室的空气流通,合理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排除室内多余水分,保持鸭舍干燥清洁,改善鸭群生活环境,达到促进鸭只健康快速生长的目的。

    7、做好疫病防治。 搞好消毒:注重鸭棚及环境的消毒,以及料槽、饮水器的刷洗、消毒,选择2—3种不同的消毒剂交替使用,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 预防用药:重点预防雏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病,1—7日龄用抗菌药物预防,但一定要使用敏感药物。 疫病预防:作好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工作。注射疫苗时,加饮电解多维或维生素C粉拌料。注苗前后应停用抗菌药物1—2天。 以上就是雏鸭养殖技术。总之雏鸭一开始身体机质非常的弱。特别是温度调节功能,因此在雏鸭养殖开始阶段要特别注意雏鸭的温度调节。

    二、雏鸭的饲养方法与管理

    1、控温:雏鸭生长初期要将温度维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避免受冻。2、喂养:雏鸭的消化系统不全面,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喂养原则。3、消毒:要经常对食盆以及圈舍进行杀菌。4、饮水:每天要保证水盆的水量充足。

    雏鸭如何饲养

    1、控制温度

    雏鸭生长初期,温度环境非常关键,此时它们的生命力比较脆弱,需要为其提供温暖的环境,要将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上,让雏鸭正常生长。

    2、喂养饲料

    雏鸭刚破壳,不能吃较硬的食物,可以为其投喂细糠、碎叶子等细碎的食物,并且不能一次性喂太饱,否则雏鸭的消化压力变大,会导致肠胃受损。

    3、消毒杀菌

    饲养雏鸭时,要每天清扫一次圈舍,将地上的残渣、粪便清扫干净,并且天气晴朗时,要用消毒液对鸭舌进行喷洒,防止雏鸭感染病害。

    4、提供饮水

    雏鸭在开食前,需要给它喂水,保证一定的饮水量,注意不能喂生水,必须将水煮沸后,再给雏鸭饮用,避免鸭群出现萎靡、食欲不振的现象。

    三、培育雏鸭时的注意事项

    1、光温条件:雏鸭养殖初期要将温度保持在30度,并每天提供10小时以上的光照。2、饲喂饮水:破壳一天内为雏鸭提供含有高锰酸钾的饮用水,初饮2小时内提供米粒等饲料。3、养殖密度:根据生长情况、体型大小分群饲养,避免出现打架现象。

    培育雏鸭要注意什么

    1、光温条件

    雏鸭刚出壳时,要将环境温度保持在30度左右,避免雏鸭受冻,影响存活率,而且要每隔一周降低2-3度,一个月后将温度保持在16度左右,而且雏鸭的生长离不开光照,刚出生时要保证每天10小时的光照时间。

    2、饲喂饮水

    雏鸭破壳一天内,要为其提供含有高锰酸钾的饮用水,有助于通顺肠胃,日龄两天以上的雏鸭则需要每天供水,避免缺水影响生长,而且雏鸭初饮2小时后,要为其投喂米粒等饲料,两天后增加蛋白质饲料。

    3、养殖密度

    养殖雏鸭的过程中要注意养殖密度,雏鸭破壳而出后,要根据生长情况、体型进行分群饲养,以免出现打架、互啄的现象,但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养殖密度,让雏鸭相互取暖,减少冻害发生。

    关于养小鸭子的问题,通过《雏鸭的饲养方法与管理》、《培育雏鸭时的注意事项》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养小鸭子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养小鸭子(1)

    相关阅读

    • 雏鸭的选择技巧和饲养注意事项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养小鸭子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雏鸭的选择技巧和饲养注意事项和雏鸭怎么养才正确 雏鸭如何养才正确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