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考试真题卷及逐题解答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考试真题卷及逐题解答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考试真题卷及逐题解答和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数学人教版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考试真题卷及逐题解答
  • 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数学人教版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tuzainali
  • 初二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 一、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考试真题卷及逐题解答

    今天分享湖北省黄冈市2021年春季期末八年级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卷,本号给出逐题解答供参考练习。

    暑期临近,数学成绩不佳的同学追赶的机会到了,千万不要让宝贵的假期白白浪费在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上,赶紧查漏补缺,练练中考相关题型,当然参加运动锻炼、调整心态、放松心情是必不可少的。

    这套数学试卷题目不难,试卷质量不错,知识点较全面,题量也不少,用到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模型如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等,模型有中位线模型、翻折模型、勾股定理模型、K型三垂直模型等等。

    具体来看,考查的知识点有根式、勾股定理、四边形、统计与概率、一次函数等等。刷题切不可只刷不思考,不总结,只做会做的,而是要不会做的也要去探究,去看别人如何做的,用做题来巩固知识点,锻炼解题思维,规范解题步骤和演算推理过程。

    有图有真相,有思路有步骤,欢迎转发、欢迎纠错。

    一、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数学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总人口已达到1 300 000 000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结果正确的是 ( )
    A.1.3×108 B.1.3×109 C.0.13×1010 D.13×109
    2、不改变分式的值,将分式 中各项系数均化为整数,结果为 ( )
    A、 B、 C、 D、
    3、如果一定值电阻 两端所加电压5 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 ,那么通过这一电阻的电流 随它两端电压 变化的大致图像是 (提示: ) ( )

    4、如果把分式 中的x和y都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 )
    A、扩大4倍; B、扩大2倍; C、不变; D缩小2倍
    5、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 ,现将直角边 沿直线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 上,且与 重合。则 等于 ( )
    、 、 、 、
    6、矩形ABCD中的顶点A、B、C、D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B、D 两点对应的坐标分别是(2, 0), (0, 0),且 A、C两点关于x轴对称.则C 点对应的坐标是
    (A)(1, 1) (B) (1, -1) (C) (1, -2) (D) (2, -2)
    7、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正方形 (B)矩形 (C)菱形 (D)平行四边形
    8、如图,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四条边的中点,要使四边形EFGH为矩形,四边形ABCD应具备的条件是( ).
    (A)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线互相平分
    9、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B.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10、若函数y=2 x +k的图象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则函数y= 的图象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二象限 B、 第三、四象限 C、 第二、四象限 D、第一、三象限
    11、若 表示一个整数,则整数a可以值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如图,正方形硬纸片ABCD的边长是4,点E、F分别是AB、BC的中点,若沿左图中的虚线剪开,拼成如下右图的一座“小别墅”,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2 B、4 C、8 D、10

    二、填空题
    13、已知正比例函数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有一个交点的横坐标是 ,那么它们的交点坐标分别为 。
    14. 对甲、乙两台机床生产的零件进行抽样测量,其平均数、方差计算结果如下:
    机床甲: =10, =0.02;机床乙: =10, =0.06,由此可知:________(填甲或乙)机床性能好.
    15、有一棵9米高的大树,树下有一个1米高的小孩,如果大树在距地面4米处折断(未折断),则小孩至少离开大树 米之外才是安全的。
    16、写一个反比例函数,使得它在所在的象限内函数值 随着自变量 的增加而增加,这个函数解析式可以为 。(只需写一个)
    17、如图是阳光公司为某种商品设计的商标图案,图中阴影部分为红色,若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都是1,则红色部分的面积为 5 。
    18、如图,□ABCD中,AE、CF分别是∠BAD和∠BCD的角平分线,根据现有的图形,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CF为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只需写出一个即可,图中不能再添加别的“点”和“线”).
    19、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AD=3cm,BC=7cm,则梯形的高是_______cm
    20、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和5,P是对角线AC上任一点(点P不与点A、C重合),且PE‖BC交AB于E,PF‖CD交AD于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
    三、解答与证明题
    21、⑴计算: ⑵化简:

    22、已知函数y=y1+y2,其中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当x=1时,y=-1;当x=3时,y=5,求出此函数的解析式。

    23、先化简 ,然后请你自取一组 的值代入求值。

    24、解方程

    2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为CD边上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CE=CF,∠FDC=30°,求∠BEF的度数.

    26、如图,A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城正西方向320km的B处,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BF方向移动,距离台风中心200km的范围内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
    ⑴A城是否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
    ⑵若A城受到这次台风影响,那么A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有多长时间?

    27、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 ax 的图像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D,已知OA=5 ,点B的坐标为(12 ,m),过点A作AH⊥x轴,垂足为H,AH= 12 HO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B的面积。

    28、如图,四边形ABCD中,AC=6,BD=8且AC⊥BD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1B1C1D1;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1B1C1D1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2B2C2D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AnBnCnDn .
    (1)证明:四边形A1B1C1D1是矩形;
    (2)写出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2B2C2D2的面积;
    (3)写出四边形AnBnCnDn的面积;
    (4)求四边形A5B5C5D5的周长.

    二、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tuzainali

    八年级(上)数学期末测试(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反映某种股票的涨跌情况,应选择 (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直方图
    2. 下列各式从左往右计算正确的是 ( )
    A. B.
    C. D.
    3. 如图是跷跷板的示意图,支柱OC与地面垂直,点O
    是横板AB的中点,AB可以绕着点O上下转动,当A
    端落地时,∠OAC=20°,横板上下可转动的最大角度
    (即∠A′OA)是 ( )
    A.80° B.60° C.40° D.20°
    4. 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中,最大值是141,最小值是50,取组距为10,则这个样本可以成 ( )
    A.10组 B.9组 C.8组 D.7组
    5. 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
    A.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B.角是轴对称图形
    C.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D.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中线及这边所对角的角平分线重合
    6.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 )
    A.65°或50° B.80°或40° C.65°或80° D.50°或80°
    7.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
    A.一锐角对应相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8. 直线 关于 轴对称的直线的解析式为 ( )
    A. B. C. D.
    9. 如图,AB=AC,AD=AE,∠B=50°,∠AEC=120°,
    则∠DAC的度数等于 ( )
    A.120° B.70° C.60° D.50°

    10.已知如图,图中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多项式 是 次 项式.
    12.若 ,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一幅扇形统计图中,扇形表示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20%,则此扇形的圆心角为 °.
    14.已知一次函数 ,请你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使函数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15.已知在一个样本中有50个数据,它们分别落在5个组内,第一、二、三、四、五组数据的个数分别为2,8,15,x,5,则x等于______,第四组的频率为_________.
    16.Rt△ABC中,∠C=90°,∠B=2∠A,BC= cm,AB=_________cm.
    17.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BC=10cm,
    BD=7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cm.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已知点A(2,-2),在 轴上
    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有_______个.
    三、解答题(共20分)
    19.(4分)计算:(1) ; (2) .

    20.(4分)用乘法公式计算:
    (1) ; (2) .

    21.(12分)分解因式:
    (1) ; (2) ;

    (3) ; (4) .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14分)
    22.(5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2005,y=2004.

    23.(5分)求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24.(4分)作图题(不写作图步骤,保留作图痕迹).
    已知:如图,求作点P,使点P到A、B两点的
    距离相等,且P到∠MON两边的距离也相等.

    五、解答题(42分)
    25.(9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3,5)和(-4,-9)两点.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画出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
    (3)若点(a,2)在这个函数图象上,求a的值.

    26.(7分)金鹰集团对应聘者甲、乙、丙进行面试,并从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仪表形象三方面给应聘者打分,每一方面满分20分,最后的打分制成条形统计图(如图).
    (1)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在专业知识方面3人得分谁是最过硬的?在工作经验方面3人得分谁是最丰富的?在仪表形象方面谁最有优势?
    (2)如果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仪表形象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10∶7∶3,
    那么作为人事主管,你应该录用哪一位应聘者?为什么?
    (3)在(2)的条件下,你对落聘者有何建议?

    27.(6分)已知A(5,5),B(2,4),M是x轴上一动点,求使得MA+MB最小时的点M的坐标.

    28.(8分)某市的A县和B县春季育苗,急需化肥分别为90吨和60吨,该市的C县和
    D县分别储存化肥100吨和50吨,全部调配给A县和B县,已知C、D两县
    运化肥到A、B两县的运费(元/吨)如下表所示.

    C D
    A 35 40
    B 30 45

    (1)设C县运到A县的化肥为x吨,求总运费W(元)与x(吨)的函数解
    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求最低总运费,并说明总运费最低时的运送方案.

    29.(12分)如图,直线y=-2x+4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A和点B,如果线段CD两端点在坐标轴上滑动(C点在 y轴上,D点在x轴上),且CD=AB.
    (1)当△COD和△AOB全等时,求C、D两点的坐标;
    (2)是否存在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的直线CD,使CD⊥AB?如果存在,请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4)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B 2.C 3.C 4.A 5.D 6.A 7.D 8.C 9.B 10.C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二、三 12.x ≠7 13.72° 14. 15.20,0.4 16.
    17.3 18.4
    三、解答题(共76分)
    19.(1)原式= …………………………………………………1分
    = . …………………………………………………2分
    (2)原式= ………………………………………………………1分
    = . ………………………………………………………2分
    20.(1)原式=(60-0.2 )(60+0.2) ……………………………………………1分
    = =3599.96. …………………………………………………2分
    (2)原式= ……………………………………………………………1分
    = =39204. ………………………………………2分
    21.(1)原式= . ………………………………………………………3分
    (2)原式= . …………………………………………………3分
    (3)原式= ………………………………………………1分
    = ………………………………………………2分
    = . ………………………………………………………3分
    (4)原式= ………………………………………………………2分
    = . …………………………………………………………3分
    22.原式= ……………………………………………2分
    = ……………………………………………………………3分
    = . ……………………………………………………………………4分
    当 , 时,
    原式=2005-2004 =1. …………………………………………………………5分
    23.已知:如图,△ABC中,AB=AC(包括画图).
    求证:∠B=∠C. ………………………………………………………………2分
    证明:略. ………………………………………………………………………5分
    24.作图题.略,角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每画对一个得2分.
    25.(1)设一次函数解析式为 ,由题意,得
    …………………………………………………………………2分
    解之,得 ………………………………………………………………4分
    因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5分
    (2)图略. ………………………………………………………………………7分
    (3)将( ,2)代入 ,得 . ……………………………8分
    解得 . ………………………………………………………………9分
    26.点B关于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B′(2,-4).
    连AB′,则AB′与 轴的交点即为所求. …………………………………1分
    设AB′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 ,
    则 ………………………………………………………………2分
    则 ……………………………………………………………………3分
    所以直线AB的解析式为 . ……………………………………4分
    当 时, .故所求的点为 . …………………………6分
    27.(1)乙,甲,丙; ……………………………………………………………3分
    (2)甲14.75,乙15.9,丙15.35,录取乙; ………………………………5分
    (3)略. …………………………………………………………………………7分
    28.(1)由题意,得
    . …………………………6分
    (2)因为 随着 的减小而减小,所以当 时,
    最小=10×40+4800=5200(元).答:略. …………………………8分
    29.(1)由题意,得A(2,0),B(0,4),
    即AO=2,OB=4. …………………………………………………………2分
    ①当线段CD在第一象限时,
    点C(0,4),D(2,0)或C(0,2),D(4,0).………………………4分
    ②当线段CD在第二象限时,
    点C(0,4),D(-2,0)或C(0,2),D(-4,0).…………………6分
    ③当线段CD在第三象限时,
    点C(0,-4),D(-2,0)或C(0,-2),D(-4,0).……………8分
    ④当线段CD在第一象限时,
    点C(0,-4),D(2,0)或C(0,-2),D(4,0) ………………10分
    (2)C(0,2),D(-4,0).直线CD的解析式为 .…………12分

    三、初二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切知识都源于无知,一切无知都源于对知识的认知。最根深蒂固的无知,不是对知识的无知,而是对自己无知的无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二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9小题,共27分)

    1.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由图可得,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均为轴对称图形,共4个.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

    2.下列运算不正确的是()

    A.x2?x3=x5B.(x2)3=x6C.x3+x3=2x6D.(﹣2x)3=﹣8x3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幂的乘 方法 则,合并同类项,及积的乘方法则.

    【解答】解:A、x2?x3=x5,正确;

    B、(x2)3=x6,正确;

    C、应为x3+x3=2x3,故本选项错误;

    D、(﹣2x)3=﹣8x3,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用到的知识点为: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幂的乘方法则为: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合并同类项,只需把系数相加减,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3.下列关于分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A.当x=2时,的值为零

    B.无论x为何值,的值总为正数

    C.无论x为何值,不可能得整数值

    D.当x≠3时,有意义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定义;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0.

    分式值是0的条件是分子是0,分母不是0.

    【解答】解:A、当x=2时,分母x﹣2=0,分式无意义,故A错误;

    B、分母中x2+1≥1,因而第二个式子一定成立,故B正确;

    C、当x+1=1或﹣1时,的值是整数,故C错误;

    D、当x=0时,分母x=0,分式无意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分式的值是正数的条件是分子、分母同号,值是负数的条件是分子、分母异号.

    4.若多项式x2+mx+36因式分解的结果是(x﹣2)(x﹣18),则m的值是()

    A.﹣20B.﹣16C.16D.20

    【考点】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

    【专题】计算题.

    【分析】把分解因式的结果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利用多项式相等的条件求出m的值即可.

    【解答】解:x2+mx+36=(x﹣2)(x﹣18)=x2﹣20x+36,

    可得m=﹣20,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熟练掌握十字相乘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5.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一边为11cm,则腰长为()

    A.11cmB.7.5cmC.11cm或7.5cmD.以上都不对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分边11cm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解答】解:①11cm是腰长时,腰长为11cm,

    ②11cm是底边时,腰长=(26﹣11)=7.5cm,

    所以,腰长是11cm或7.5c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

    6.如图,在△ABC中,AB=AC,∠BAC=108°,点D在BC上,且BD=AB,连接AD,则∠CAD等于()

    A.30°B.36°C.38°D.45°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BAD,然后根据∠CAD=∠BAC﹣∠BAD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AB=AC,∠BAC=108°,

    ∴∠B=(180°﹣∠BAC)=(180°﹣108°)=36°,

    ∵BD=AB,

    ∴∠BAD=(180°﹣∠B)=(180°﹣36°)=72°,

    ∴∠CAD=∠BAC﹣∠BAD=108°﹣72°=36°.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7.如下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

    A.AB=ACB.∠BAE=∠CADC.BE=DCD.AD=D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进行判断.

    【解答】解:∵△ABE≌△ACD,∠1=∠2,∠B=∠C,

    ∴AB=AC,∠BAE=∠CAD,BE=DC,AD=AE,

    故A、B、C正确;

    AD的对应边是AE而非DE,所以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的对应角正确确定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

    8.计算:(﹣2)2015?()2016等于()

    A.﹣2B.2C.﹣D.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直接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将原式变形进而求出答案.

    【解答】解:(﹣2)2015?()2016

    =[(﹣2)2015?()2015]×

    =﹣.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积的乘方运算以及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正确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9.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50°,点A在直线a上,直线b上存在点B,使以点O、A、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B点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OAB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OB=AB时,②当OA=AB时,③当OA=OB时,分别求得符合的点B,即可得解.

    【解答】解:要使△OAB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OB=AB时,作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b的交点为B,此时有1个;

    ②当OA=AB时,以点A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直线b的交点,此时有1个;

    ③当OA=OB时,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作圆,与直线b的交点,此时有2个,

    1+1+2=4,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类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0.计算(﹣)﹣2+(π﹣3)0﹣23﹣|﹣5|=4.

    【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实数.

    【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二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三项利用乘方的意义化简,最后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原式=16+1﹣8﹣5=4,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1.已知a﹣b=14,ab=6,则a2+b2=208.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即可解答.

    【解答】解:a2+b2=(a﹣b)2+2ab=142+2×6=208,

    故答案为:208.

    【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解决本题德尔关键是熟记完全平方公式.

    12.已知xm=6,xn=3,则x2m﹣n的值为12.

    【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减,进行运算即可.

    【解答】解:x2m﹣n=(xm)2÷xn=36÷3=12.

    故答案为:12.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及幂的乘方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各部分的运算法则是关键.

    13.当x=1时,分式的值为零.

    【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分析】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x2﹣1=0,解得:x=±1,

    当x=﹣1时,x+1=0,因而应该舍去.

    故x=1.

    故答案是:1.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0;(2)分母不为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14.(1999?昆明)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9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7.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作答.

    【解答】解:设所求正n边形边数为n,

    则(n﹣2)?180°=900°,

    解得n=7.

    故答案为:7.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求多边形的边数,解答时要会根据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

    15.如图,在ABC中,AP=DP,DE=DF,DE⊥AB于E,DF⊥AC于F,则下列结论:

    ①AD平分∠BAC;②△BED≌△FPD;③DP∥AB;④DF是PC的垂直平分线.

    其中正确的是①③.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到AD平分∠BAC,由于题目没有给出能够证明∠C=∠DPF的条件,无法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BED≌△FPD,以及DF是PC的垂直平分线,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AD=∠ADP,进一步得到∠BAD=∠ADP,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DP∥AB.

    【解答】解:∵DE=DF,DE⊥AB于E,DF⊥AC于F,

    ∴AD平分∠BAC,故①正确;

    由于题目没有给出能够证明∠C=∠DPF的条件,只能得到一个直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故无法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BED≌△FPD,以及DF是PC的垂直平分线,故②④错误;

    ∵AP=DP,

    ∴∠PAD=∠ADP,

    ∵AD平分∠BAC,

    ∴∠BAD=∠CAD,

    ∴∠BAD=∠ADP,

    ∴DP∥AB,故③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

    【点评】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综合性较强,但是难度不大.

    1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0.0002016为2.016×10﹣4.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答】解:0.0002016=2.016×10﹣4.

    故答案是:2.016×10﹣4.

    【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17.如图,点A,F,C,D在同一直线上,AF=DC,BC∥EF,要判定△ABC≌△DEF,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EF=BC.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开放型.

    【分析】添加的条件:EF=BC,再根据AF=DC可得AC=FD,然后根据BC∥EF可得∠EFD=∠BCA,再根据SAS判定△ABC≌△DEF.

    【解答】解:添加的条件:EF=BC,

    ∵BC∥EF,

    ∴∠EFD=∠BCA,

    ∵AF=DC,

    ∴AF+FC=CD+FC,

    即AC=FD,

    在△EFD和△BCA中,

    ∴△EFD≌△BCA(SAS).

    故选:EF=B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

    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18.若x2﹣2ax+16是完全平方式,则a=±4.

    【考点】完全平方式.

    【分析】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这里首末两项是x和4这两个数的平方,那么中间一项为加上或减去x和4积的2倍.

    【解答】解:∵x2﹣2ax+16是完全平方式,

    ∴﹣2ax=±2×x×4

    ∴a=±4.

    【点评】本题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就构成了一个完全平方式.注意积的2倍的符号,避免漏解.

    19.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2=4,则△AnBnAn+1的边长为2n﹣1.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规律型.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1B1∥A2B2∥A3B3,以及A2B2=2B1A2,得出A3B3=4B1A2=8,A4B4=8B1A2=16,A5B5=16B1A2…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A1B1A2是等边三角形,

    ∴A1B1=A2B1,

    ∵∠MON=30°,

    ∵OA2=4,

    ∴OA1=A1B1=2,

    ∴A2B1=2,

    ∵△A2B2A3、△A3B3A4是等边三角形,

    ∴A1B1∥A2B2∥A3B3,B1A2∥B2A3,

    ∴A2B2=2B1A2,B3A3=2B2A3,

    ∴A3B3=4B1A2=8,

    A4B4=8B1A2=16,

    A5B5=16B1A2=32,

    以此类推△AnBnAn+1的边长为2n﹣1.

    故答案为:2n﹣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由条件得到OA5=2OA4=4OA3=8OA2=16OA1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3分)

    20.计算

    (1)(3x﹣2)(2x+3)﹣(x﹣1)2

    (2)(6x4﹣8x3)÷(﹣2x2)﹣(3x+2)(1﹣x)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

    【分析】(1)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

    (2)利用整式的混合计算法则解答即可.

    【解答】解:(1)(3x﹣2)(2x+3)﹣(x﹣1)2

    =6x2+9x﹣4x﹣6﹣x2+2x﹣1

    =5x2+7x﹣7;

    (2)(6x4﹣8x3)÷(﹣2x2)﹣(3x+2)(1﹣x)

    =﹣3x2+4x﹣3x+3x2﹣2+2x

    =3x﹣2.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计算,关键是根据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1.分解因式

    (1)a4﹣16

    (2)3ax2﹣6axy+3ay2.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1)两次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2)先提取公因式3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

    【解答】解:(1)a4﹣16

    =(a2+4)(a2﹣4)

    =(a2+4)(a+2)(a﹣2);

    (2)3ax2﹣6axy+3ay2

    =3a(x2﹣2xy+y2)

    =3a(x﹣y)2.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22.(1)先化简代数式,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a的值代入求值.

    (2)解方程式:.

    【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

    【专题】计算题;分式.

    【分析】(1)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a=2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2)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解答】解:(1)原式=[+]?=?=,

    当a=2时,原式=2;

    (2)去分母得:3x=2x+3x+3,

    移项合并得:2x=﹣3,

    解得:x=﹣1.5,

    经检验x=﹣1.5是分式方程的解.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3.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片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格点三角形ABC(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上)

    (1)画出△ABC关于直线l:x=﹣1的对称三角形△A1B1C1;并写出A1、B1、C1的坐标.

    (2)在直线x=﹣l上找一点D,使BD+CD最小,满足条件的D点为(﹣1,1).

    提示:直线x=﹣l是过点(﹣1,0)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

    【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1)分别作出点A、B、C关于直线l:x=﹣1的对称的点,然后顺次连接,并写出A1、B1、C1的坐标;

    (2)作出点B关于x=﹣1对称的点B1,连接CB1,与x=﹣1的交点即为点D,此时BD+CD最小,写出点D的坐标.

    【解答】解:(1)所作图形如图所示:

    A1(3,1),B1(0,0),C1(1,3);

    (2)作出点B关于x=﹣1对称的点B1,

    连接CB1,与x=﹣1的交点即为点D,

    此时BD+CD最小,

    点D坐标为(﹣1,1).

    故答案为:(﹣1,1).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轴对称变换作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网格结构作出对应点的位置,并顺次连接.

    24.如图,已知:AD平分∠CAE,AD∥BC.

    (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2)当∠CAE等于多少度时△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AD=∠CAD,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AD=∠B,∠CAD=∠C,然后求出∠B=∠C,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证.

    (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AD=∠CAD=6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EAD=∠B=60°,∠CAD=∠C=60°,然后求出∠B=∠C=60°,即可证得△ABC是等边三角形.

    【解答】(1)证明:∵AD平分∠CAE,

    ∴∠EAD=∠CAD,

    ∵AD∥BC,

    ∴∠EAD=∠B,∠CAD=∠C,

    ∴∠B=∠C,

    ∴AB=AC.

    故△ABC是等腰三角形.

    (2)解:当∠CAE=120°时△ABC是等边三角形.

    ∵∠CAE=120°,AD平分∠CAE,

    ∴∠EAD=∠CAD=60°,

    ∵AD∥BC,

    ∴∠EAD=∠B=60°,∠CAD=∠C=60°,

    ∴∠B=∠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比较简单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5.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机器,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要的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所需要的时间相同,现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本题考查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现在生产600台机器的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的时间相同.所以可得等量关系为: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时间=原计划生产450台时间.

    【解答】解:设:现在平均每天生产x台机器,则原计划可生产(x﹣50)台.

    依题意得:.

    解得:x=200.

    检验:当x=200时,x(x﹣50)≠0.

    ∴x=2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答:现在平均每天生产200台机器.

    【点评】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所有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样,重点在于准确地找出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而难点则在于对题目已知条件的分析,也就是审题,一般来说应用题中的条件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的,直接在题目中明确给出,而另一种是隐性的,是以题目的隐含条件给出.本题中“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机器”就是一个隐含条件,注意挖掘.

    26.如图,△ACB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D.求证:

    (1)BD=CE;

    (2)BD⊥C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

    【专题】证明题.

    【分析】(1)由条件证明△BAD≌△CAE,就可以得到结论;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D=∠AC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CE+∠DFC=90°,求出∠FDC=90°即可.

    【解答】证明:(1)∵△ACB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AD,AB=AC,∠BAC=∠DAE=90°,

    ∴∠BAC+∠CAD=∠EAD+∠CAD,

    即∠BAD=∠CAE,

    在△BAD和△CAE中,



    ∴△BAD≌△CAE(SAS),

    ∴BD=CE;

    (2)如图,

    ∵△BAD≌△CAE,

    ∴∠ABD=∠ACE,

    ∵∠CAB=90°,

    ∴∠ABD+∠AFB=90°,

    ∴∠ACE+∠AFB=90°,

    ∵∠DFC=∠AFB,

    ∴∠ACE+∠DFC=90°,

    ∴∠FDC=90°,

    ∴BD⊥CE.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垂直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解答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是关键.

    初二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相关 文章 :

    ★ 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 八年级下册数学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 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下数学测试卷及答案分析

    ★ 八年级数学月考试卷分析

    ★ 八年级上册数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 八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 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及答案

    关于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的问题,通过《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tuzainali》、《初二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