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2022生物会考:1-4册(319个)考点归纳汇总|7天吃透45分逆袭95+

2022生物会考:1-4册(319个)考点归纳汇总|7天吃透45分逆袭95+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生物会考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2022生物会考:1-4册(319个)考点归纳汇总|7天吃透45分逆袭95+和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2022生物会考:1-4册(319个)考点归纳汇总|7天吃透45分逆袭95+
  •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
  • 高一生物会考知识点大全
  •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整合
  • 一、2022生物会考:1-4册(319个)考点归纳汇总|7天吃透45分逆袭95+

    2022生物会考:1-4册(319个)考点归纳汇总|7天吃透45分逆袭95+

    完整电子版,到文末获取!

    一、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

    总结 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 经验 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二生物 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

    1.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8.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9.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 其它 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种群密度的测量 方法 :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大多数真核细胞通常有一个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

    2.细胞核结构(32页图2-15)

    ①核膜:双层膜,膜上有多种酶以及核孔,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物质交换的通道

    ②核仁:细胞有丝_程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_间期可清晰看到其形态

    ③染色质:什么叫染色质?其组成成分是什么?存在于细胞周期的什么时期?染色质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仔细阅读32页讲述染色质的这部分内容)

    3.细胞核的功能: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参见课堂笔记)

    原核细胞代表生物举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

    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也不属于原核。

    §2.2细胞增殖

    1.真核细胞_方式有3种:有丝_无丝_减数

    _

    .明确细胞周期的概念,指的是从一次_成开始,到下一次_成为止。其中_期占整个周期的90~95%,_时间相对短很多。

    3.无丝_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不能保证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例如蛙的红细胞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精选整理相关 文章 :

    ★ 高二生物会考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 2020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上学期会考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学会考的知识必考点

    ★ 高二生物学考试知识点

    ★ 高二生物会考补考知识点

    二、高一生物会考知识点大全

    高一生物 是高中阶段的期初知识,高中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运用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高中生物学的课程目标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会考知识点大全,以供大家参考!

    高一生物会考知识点大全

    1.什么是活化能?

    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开始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较低,为“初态”。在反应的任何一瞬间反应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态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这一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一摩尔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单位是焦/摩尔,单位符号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同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点: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

    (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

    (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5)反应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

    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再改变。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活剂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剂大致分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变性。抑制剂作用机制分两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高一生物知识点小结归纳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四、细胞膜的制备

    1、选材:人或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原因:没有细胞器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壁

    其他材料:蒸馏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原理: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浓度。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水会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涨破,使细胞膜内的物质流出来,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

    3、 方法 和步骤

    ⑴将红细胞稀释液制成装片。

    ⑵在高倍镜下观察,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⑶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最后导致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⑷利用离心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概念:

    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性别类型:

    _Y型:__雌性_Y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

    ZW型:ZZ雄性ZW雌性————鸟类、蚕、蛾蝶类

    二、_Y型性别决定方式:

    _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__),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_Y)。减数__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_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_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_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

    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_Y雌性:n-1对常染色体+__

    性比:一般1:1

    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_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男>女

    ②隔代遗传(交叉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患,父必患。

    母患,子必患。

    (2)伴_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女>男

    ②连续发病

    ③子患,母必患

    父患,女必患

    (3)伴Y遗传的特点:

    传男不传女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_隐: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

    伴_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4)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四、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无中生有,为隐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4、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高一生物会考知识点大全相关 文章 :

    ★ 2021高中生物所有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归纳

    ★ 2017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整理

    ★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的会考知识点总结分析

    ★ 人教版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

    ★ 高中会考生物重要知识点

    ★ 生物高中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会考基本知识点

    三、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整合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 高二生物 会考知识点整合,以供大家参考!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整合

    语句:

    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8.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大肠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

    胃和大肠都能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

    小肠上皮细胞突起形成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朝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有许多小突起称微绒毛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高二生物重要知识点 总结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1、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

    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同种生物 所用种群 与无机环境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2)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3)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4)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2、种群密度

    [解惑] (1)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而是具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3)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4)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

    易错警示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能够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4)除以上条件外,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3、种群密度的测量 方法 :植物:样方法取平均值(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

    易错警示 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及计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2)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同 种植 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4、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①产生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等(1)“J”型曲线?②数学公式:N=Nλ??③特点:增长率保持不变tt0

    ??②特点: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

    (2)“S”型曲线?③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

    破坏的条件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 群数量

    ①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J”型曲线 “S”型曲线

    (1)K值的应用

    ①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 措施 :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

    ①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再生能力——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对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会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易错警示 种群数量增长中的2个关注

    (1)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区别

    ①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②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快。

    ③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基本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2)对“λ”的理解

    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高二生物知识点整理归纳

    名词: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语句: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

    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

    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6、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脱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

    7、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控的。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整合相关 文章 :

    ★ 高二生物会考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 2020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上学期会考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学会考的知识必考点

    ★ 高二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学考试知识点

    ★ 人教版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最新

    关于生物会考的问题,通过《高一生物会考知识点大全》、《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整合》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生物会考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生物会考(8)

    相关阅读

    • 想要会考生物拿高分,这些考点不能少

    • 158文章网范文示例
    •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生物会考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想要会考生物拿高分,这些考点不能少和高中生物会考重要考点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