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调发展研究 - 龙志刚专栏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调发展研究 - 龙志刚专栏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农村城市化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调发展研究 - 龙志刚专栏和乡村振兴是不是和城镇化互相矛盾?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调发展研究 - 龙志刚专栏
  • 乡村振兴是不是和城镇化互相矛盾?
  • 结合社会实际,谈谈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3000字论文怎么写啊
  •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措施
  • 一、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协调发展研究 - 龙志刚专栏

    作者:杨阳 |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

    编辑:杨阳| 校核:刘文丰| 审核:龙志刚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乡村与城镇作为人类活动的两大空间,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实施的重大战略,也是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作为乡村和城镇发展的两大抓手,统一于我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中,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二者的协调发展,将持续释放城乡需求潜力和发展潜能,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持久稳定的发展动力。

    一、协调发展的意义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为城市发展提供人力 、土地及农副产品资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但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方面,特别是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方面,农村一直落后于城市,未能与城市享有同等待遇,形成了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同时,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市发展逐步进入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城镇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土地城镇化超前于人口城镇化、户籍城镇化落后于人口城镇化、城镇化质量落后于城镇化速度”等一系列问题。

    为优化城乡二元结构,化解城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新型城镇化战略立足城市,根植于乡村;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于乡村,联动城市。两者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保障城乡要素双向有序流动,实现农业和工业、农村与城市同步发展,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二、协调发展的逻辑基础

    乡村振兴是支撑新型城镇化的基础,新型城镇化是带动乡村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引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是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是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共同推动现代化发展。

    乡村振兴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基础支撑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城镇化的基础,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义,乡村振兴是支持新型城镇化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资源要素向乡村倾斜,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乡村的环境条件,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一方面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大幅度提高农业农村生产效率的同时,使农民得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为城镇发展提供劳动力支持。另一方面,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消费潜力逐步得到释放,消费市场得到不断扩展,刺激了乡村地区的消费增长,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供稳定来源,并为农民转为市民提供了“原始积累”。再者,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着基础性地位,乡村振兴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并通过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材料和农副产品需求。

    新型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引擎

    一方面,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搭建平台。乡村振兴的必要前提是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中小城镇作为城乡要素流动的重要中转站与连接口,城乡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聚集在此,新型城镇化提出发展县域经济、支持小城镇发展、支持城乡融合的政策,为城乡要素的自由转换搭建了有效平台。通过中小城镇将城市现代文化辐射到腹地农村,推动人才、资本、技术向乡村转移,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而农村要实现产业的振兴,一是要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二是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促进农村三产融合,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化和机械化经营,就必须依托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现代化生产要素和服务向农村流动。

    再者,新型城镇化倒逼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之下,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城市对于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而农业人口的不断减少又要求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产品结构,并刺激农村经营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后,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国家和地方经济获得了良好发展,完成了财力、人才及技术积累,为城市反哺农村创造了更多条件。

    三、协调发展的策略建议

    新时期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实现现代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努力打通二者的联结点,不断培育城乡发展的融合面,推动两大战略在现代化实践中相互促进、协调共进。

    重构城乡一体化格局

    一是,明确城乡平等地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建设不断加快,城镇发展水平大幅提高。但和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发展相比,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显得相对落后。在此背景下,必须将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根本上改变乡村落后于城市的现状,明确乡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在城乡关系中的平等地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框架下,重新构建城乡产业互补链接、生态环境共建共治、空间布局统筹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平等均等、社会文明与社会治理协调建设等“一体化”发展,赋予实施乡村振兴更多、更新、更具操作性内容,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加强宏观谋划,重构城乡一体化空间格局。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明确城乡平等地位的前提下,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城乡一盘棋的基础上,立足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大板块,规划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全方位谋划城乡人口迁移、国土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供给、生态环境保护,并使众多规划融合于一个平台、一套系统,整体运筹、一体落实。要在城镇的科学体系中涵盖新农村社区建设,要以县域为中心,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是,科学统筹,重构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格局。遵循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把握二者对立统一的科学关系,积极探究和不断明晰两大战略的内在统一性和异质。积极探寻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点和相通面,紧抓二者的交集点与联系处、壮大点、扩大面,因势利导,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对准城镇发展与乡村繁荣的隔离点与分离处,切实直面二者的分隔性和对立面,深化制度改革,调整和重构政策设置,疏通堵塞的关节点,打通堵点、痛点和难点,沟通衔接,建立起二者相互融通的道路桥梁。强弱项、补短板、抓重点,统筹推进城镇和乡村发展,切实克服和消除二者的结构性问题,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保障城乡资源要素有序流动

    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需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土地要素、人力要素、技术要素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

    一是,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在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二是,完善人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必须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注重人力资本开发,提升人才能力,促进人才流动,推进人才共享,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智力支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打破城乡界限、区域界限,引导劳动力在城乡间有序流动,开发人力资本,打造城乡共享的人才队伍。

    三是,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收益权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在城乡发展中的转化与应用,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基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完善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传输、使用、保密管理制度,推进数据要素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更多的功能。

    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置

    一是,从顶层设计上对乡村振兴与城镇化进行统一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均等化发展,加强城镇化对乡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借助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不断完善农村道路、水电、气热、5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教育、医疗、就业、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改善农业农村生产发展条件,实现城乡公共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完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保障其在城就业的收益,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居民在享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待遇方面的平等,有效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置。

    结语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两者互为支撑、相互促进,在两者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重构城乡一体化格局、科学统筹推进两大战略协调发展,需要深化要素市场配置、促进城乡资源有序流动,需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置、实现城乡共享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共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一、乡村振兴是不是和城镇化互相矛盾?

    乡村振兴战略与城镇化战略在本质上是互通的,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关系,只有城乡真正实现有机互动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激发乡村振兴的发展潜力与内生动力,才能确保实现乡村振兴的持续健康发展。其中城镇化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重要举措,城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生产资料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有益于提高我国第一产业生产效率和人均收入。应当注意把握城乡公共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难题[8][9],在此基础上要继续推进农业技术的投入和人才队伍的培育壮大[4],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二、结合社会实际,谈谈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3000字论文怎么写啊

    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目前做得较好、在全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是重庆。

    中国定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包括在重庆西部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促进更多资本及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增强农村发展动能。

    笔者援引学者的话说,试验区将为西部地区探索新发展模式,让农村与城市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进一步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本月发布后,重庆市发改委发消息称,规划纲要中15项重大事项直接提及重庆,涉及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等方面,其中重大改革举措即包括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笔者认为,中国国家发改委今年2月初已批复,原则同意在重庆西部片区、四川成都西部片区等11处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11个试验区基本都位于都市圈或大城市群内,显示中国希望借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能级,推动城镇资本、劳动力、基础设施等辐射农村。

    据笔者了解,重庆西部试验区聚焦11项任务,包括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等。

    援引中国学者的话说,成渝两座核心城市之间的走廊地带有大片农村地区。试验区能“一箭双雕”,去除城乡隔阂、激发区域间生产潜力,同时也让成渝走廊发展壮大,日后跻身成渝经济圈副中心。

    还有专家指出,重庆西部试验区旨在实现“中部崛起”,同时助力中国在“十四五”时期推进共同富裕目标。他说,西部农村、农民数量太大,要在西部实现共同富裕,须另觅与过去不同的发展道路;城乡融合也并不意味着城市化。

    专家表示:“要在保证乡村农村继续存在的情况下,仍能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富裕……通过城市经济的能量带动乡村经济,但乡村继续保持是乡村,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窗口期,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均衡配置”“一体化发展”“普惠共享”……从《意见》中的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日益紧密。一方面,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城乡一盘棋的整体谋划思路。

    以上内容参考:

    三、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措施

    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背景下,外向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空间有限。面向发展中国家拓展新型经贸关系,扩大对外开放,成为开放型经济的新增量,也是外向型经济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支撑基础。尽管国际贸易足够吸引眼球和舆论,但是绝大多数国人的生存发展空间依然是国内,如何发掘国内发展新红利新空间成为全面小康的关键。

    传统梯度发展路径来看,中心城市因为集聚了资本、人才、政策等要素资源,迅速实现了城市化、工业化,并对中小城市、农村形成了溢出效应,甚至有了收缩型城市、农村389961现象。反过来讲,当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殆尽的情况下,成长的机会反而是后发地区,因为它们保留了土地、生态、劳动力等中心城市不具备的价值资源,特别是交通改善后,天堑变通途。同理,城市对农村的虹吸效应常见于中小城市,农村的后发优势、后发潜力也同样存在。因此,城乡融合、进城下乡、一样小康成为改变区域差距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城乡要素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已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人口结构复杂、地区间以及城乡间发展差距较大、部分公共服务城乡分割分治、部分地区和群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城乡要素配置和流动不高效、公共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乡村经济急需多元化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等新时代新矛盾。

    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伴随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全过程,没有通行模式可循,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趋势,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城乡产城融合,以产业链重组再造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共享促进城乡治理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资源融合,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城乡融合的关键在于要素融合和乡村振兴,而农村是攻坚克难的关键,要解决农村的后发赶超和要素资源合理高效开发。据笔者观察,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已形成系列特色经验,例如:

    政府主导推动型,由地方政府投入资源、资本,填平补齐城乡差距,属于救济性开发,也比较常见;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同型,地方政府推出政策规划、重点项目,引导地产商、旅游开发商、农业加工企业进一步业务下沉,在乡村、城郊、城乡结合部开拓业务,形成政府投入与市场运作并行。另外,地方政府也为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帮扶乡村提供支持和便利;

    特色小镇带动型,与美国城乡共生型乡村小城镇建设有些类似,并不一味在农村推动大规模城镇化,追求城镇化率数量增长,而是选择一些点状空间建设或者改造为特色小镇,既不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又能释放农村生产力和活力。

    除此之外,还有法制保障小康型、四化融合共促型、三产融合引领型等。

    综合《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近年来宏观政策关于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要求和措施,各地要聚焦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和长远性重大问题、爬坡过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其一,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农民进城,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城市人才入乡就业创业激励机制,鼓励工商资本、实体经济、科技成果下乡。完善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消费金融、小微金融、三农金融、扶贫金融等乡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其二,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共享体制机制。共享机制是将城市的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进而形成城乡统筹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例如,城市养老院可以在农村开设分院、分支机构,形成城乡连锁,农村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城市人养老最大的吸引力,随着养老消费市场向农村转移,相应的健康、医疗等公共服务也会改善,这些公共服务当然会惠及农村人口。再如,可以在农村按需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服务点、数字文化服务终端,就可以解决农民文化生活场所和服务供给。

    其三,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投资作为经济三驾马车之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并非只是满足农村、农民需求,而是城乡融合兼顾城市人、农民及产业发展的升级版基础设施,因此要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投融资、建设、管护机制。

    其四,建立健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建立新产业新业态新载体新模式培育孵化机制,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市场体系,如碳交易市场;建立乡村文化保护利用机制,促进乡村文化旅游跨越发展;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其五,建立健全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长效机制,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脱贫后续帮扶巩固提升体制机制。

    其六,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厕所革命等环保项目,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其七,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乡村特色文旅+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其八,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夯实基层政权,逐步建立完善以“共同梦想、共同幸福”为核心理念,以自治、法治、德治和协商民主为重点,突出政府强化服务、社会组织协同、居民参与治理的“多元互动共治”的新型乡村现代治理体系。

    关于农村城市化的问题,通过《结合社会实际,谈谈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与结果3000字论文怎么写啊》、《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措施》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农村城市化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农村城市化(4)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