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典故知多少:自古流传的“八拜之交”指的是什么?

典故知多少:自古流传的“八拜之交”指的是什么?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管鲍之交概括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典故知多少:自古流传的“八拜之交”指的是什么?和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典故知多少:自古流传的“八拜之交”指的是什么?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 历史上的“八拜之交”是哪八拜?为什么呢?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八拜之交的故事
  • 一、典故知多少:自古流传的“八拜之交”指的是什么?

    提起知己,你想到了哪些人的身影?你会如何形容与自己惺惺相惜、肝胆相照的朋友呢?古时有一个词语叫作“八拜之交”,就是指朋友结拜为异姓兄弟姐妹。除了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耳熟能详的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生死之交、舍命之交,另外三个典故你又了解多少呢?

    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陈重、雷义胶漆之交

    《后汉书•独行列传·陈重》:“少与同郡雷义为友,俱学鲁诗、颜氏春秋。”

    陈重、雷义是东汉时期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二人年少时结为至交密友,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听闻陈重之名,举荐为孝廉,陈重却把功名让给雷义,并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太守都不同意。直到第二年,雷义也被举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为官。

    同朝为官期间,陈重与雷义相互扶持,肝胆相照,为官为民,政声载道,同时官拜尚书郎。后来雷义因为代人受罪被免职,陈重得知后以身体有病为理由,一同辞官还乡。回乡不久,雷义又被举荐为秀才,但他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

    《后汉书•独行列传·雷义》:“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最后三府同时征召了两人。直至生命尽头,他们仍然官阶相同,同拜侍御史,卒于任上。回顾一生,二人同进同退,保留了一份珍贵的友情。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范式、张劭鸡黍之交

    范式字巨卿,张劭字元伯,两人都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两人在太学同窗共读,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

    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临别前对张劭说,两年之后自己回来,要前去拜访张劭和他的母亲。张劭则说,来我家,必以鸡黍相待。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鸡黍酒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

    《后汉书·独行列传·范式》:“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张勋母亲的问询不无道理,张勋和范式分别了两年,虽然约定了日期,但是远隔千里,无法确定他一定会来。张劭却坚信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约定。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果然千里迢迢如约前往。范、张二人升堂拜饮,尽欢才散。不可不谓是一段承载了友人之间信义和坚守的佳话。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孔融、祢衡忘年之交

    三国时期,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喜欢文学,博览群书;祢衡自小有文才善言辩、桀骜不驯,唯独赞赏的人就有孔融。

    《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融亦深爱其才。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

    祢衡二十岁时,孔融已经四十岁,尽管年龄相差较大,但是他们志趣相投,于是结为知己好友,成就了一段跨越年龄的忘年之交。

    有道是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孔融与祢衡的忘年交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身份、地位与年龄都并不重要,只要心灵上志趣相合,便可称作知己友人。

    古人云,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知己无疑是难寻的,但无论那位与你惺惺相惜的人是否已经到来,诚信、理解与相互扶持,这些可贵的品质是我们从这些典故中学到的精髓。

    跟着书本去旅行

    《重游齐故都——管鲍之交》

    播出时间:3月9日19:33

    监制 / 田龙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来源: 央视科教

    一、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八拜之交指的是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八拜之交是汉语成语,意思是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

    成语典故

    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

    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

    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二、历史上的“八拜之交”是哪八拜?为什么呢?

    八拜之交,是个雅语文词语句,老百姓说成拜把子,也就是结成非亲缘血缘的兄弟姐妹,仅发生于近龄与同辈当中,不能跨辈分的。

    八拜有二式:

    一是,拜四面八方为八拜,此为拜四方或拜八方,誓词是八方为证;或上.下.前.后.左.右及互拜,共八拜,誓词是万事为证,此为通通的通拜;或拜天.地.山.水.火.林.草及互拜,此为全部的全拜,誓词是天地山川万物为证;或拜鬼.神.妖.怪.灵物.宝物.贤圣.英雄,此为拜英灵,誓词是鬼神为证。

    二是,拜把子的每一个人,互换生辰八字,而后选择上述中的一个式样,进行仪式的举行,加上焚香,烧供,及陈设供品,跪拜叩首,享供品。有的还用酒对血作歃血为盟约定,有时用交拜人自己鲜血为血掺入酒中,拜把子的参加人共分饮之。勇者用各自捕获的猎物活体取血入酒内分饮之。也有买个活体动物刺血为血,掺酒内分饮之的。

    另外,突发的共患难中,突然的想共患难的人拜成把子,而没有香及供品,也无法取血,就撮土为香,置石木为供品,拜为把子的。拜成把子以后须分长幼。

    长幼确定分二式:

    一是,依能力分老大老二老三等次序,从而形成哥弟关系。

    二是,依出生年月日时的八字,早晚决定哥弟关系。

    交换生辰八字的八字,也属八拜之数列。因为魇镇法杀人用生辰八字封住偶人可杀死此生辰八字的人,所以每个古代人不会泄露自己生辰八字给别人的,如果给了别人,其人就是生死之交的托负人了,算是把自己的命交给对方了。实际上选出一个说了算的人,当笫一把手,再分二把手,三把手等领头头人。从而组成一个领导团队。

    其中,拜八方,就是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位都拜一次。而,拜四方,仅拜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就可以了,但可涵盖拜天地鬼神的式子上。而,拜山川鬼神万物的,只面向北方,或南方等,自择方向方位随意不固定,拜时仅朝确定方向不动的原地拜。但除互拜时,位置不可移动。三支香,三叩首,是共同拜,互拜是每个拜把子的人都单独拜一遍。因为参加拜把子的人,都互换了生辰八字。

    因而,总誓词是,虽不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愿同年同月同月死,天地或鬼神或英灵或万物做证,如背心,不得好死,或人神共愤,天打雷轰。等等。

    最突出的典故就是桃园三结义。

    三、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八拜之交的故事

    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1、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2、知音之交。

    知音之交,汉语成语,拼音是zhī yīn zhī jiāo,知音也谓知己,指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知音难得,“人生得一知己足亦”。

    此成语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俞伯牙认定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

    3、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wěn jǐng zhī jiāo),成语,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舍命之交。

    八拜之交之一,来自于“羊左”的典故。说的是西汉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求见楚元王刘交(汉代分封的诸侯国),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5、胶漆之交。

    胶漆之交,汉语成语,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古时就有“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之说。语出《鲠直张千替杀妻》。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两人为至交密友,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6、鸡黍之交。

    鸡黍之交是一个历史典故,读音为 jī shǔ zhī jiāo。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了“鸡黍之交”的美名。形容守信。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

    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7、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读音:wàng nián zhī jiāo。汉语成语,释义: 指年辈不相当而结交为友。属于八拜之交之一。出处:《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陈泰叹服曰:“公料敌如神,蜀兵何足虑哉!于是陈泰与邓艾结为忘年之交。”

    8、生死之交。

    生死之交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ēng sǐ zhī jiāo,意思是可共生死的朋友;可共生死的情谊。出自元·郑德辉《绉梅香》。

    元·郑德辉《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关于管鲍之交概括的问题,通过《历史上的“八拜之交”是哪八拜?为什么呢?》、《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八拜之交的故事》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管鲍之交概括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管鲍之交概括(1)

    相关阅读

    • 管鲍之交的故事200字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
    • 管鲍之交故事梗概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管鲍之交 【近义】生死之交【反义】点头之交【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出处】《列子·力命》:“生我者也,知我者鲍叔也。”管仲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