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范文示例 > 辛弃疾,一个热衷跟自然对话的有趣灵魂

辛弃疾,一个热衷跟自然对话的有趣灵魂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范文示例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辛弃疾的古诗的知识,文中也会对其通过辛弃疾,一个热衷跟自然对话的有趣灵魂和辛弃疾简介等多篇文章进行知识讲解,如果文章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进入正文!

内容导航:
  • 辛弃疾,一个热衷跟自然对话的有趣灵魂
  • 辛弃疾简介
  • 辛弃疾是个怎样的人
  • 辛弃疾赠鹭鸶赏析
  • 一、辛弃疾,一个热衷跟自然对话的有趣灵魂

    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这些诗词大家,总是常读常新的。近来翻书,又发现了辛弃疾非常有趣的一面

    知他有“词中之龙”的盛名,知他有直捣敌营手擒叛徒的骁勇,知他有“欲说还休”的愁绪,知他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柔情,知他有“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未酬壮志,可是,你见过比他辛弃疾更爱跟山水花鸟万物生灵对话的词人吗

    《辛弃疾十首

    “山水对话”词作趣解

    我,辛弃疾,今年四十三岁,

    愿与鸥鹭白鹤结为同盟,

    无论福祸、贵贱、疾病,

    都不能把我们分开。

    交友观大气、浪漫、开阔至此!

    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是闲适,是淡泊,是桀骜,

    是风也投入雨也投入,令他们一见如故

    01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出自《水调歌头·盟鸥》

    注:翠奁(lián),翡翠镜匣,形容带湖水清碧明澈。

    好家伙,喝醉了,

    耍酒疯欺负一棵松树,

    问人家“你说说,我醉成啥样了”

    可能碰到的是迎客松,

    以为松树伸手要来扶他

    踉踉跄跄,还不耐烦用手一推说

    “一边儿去”!

    02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出自《西江月·遣兴》

    这算得上辛弃疾与李清照的梦幻联动了,

    是他效仿李清照写就的。

    之前不是说他有鸥兄鹭弟了嘛,

    这位“自来熟”再碰见白鸥,

    就怪人家在天上盘旋,

    不肯前来亲近他了,落寞地问

    以前咱不是已经拜把子了么,

    你是不是新来的?

    怎么着,另有什么话要讲?

    03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出自《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稼轩居士的想象力也是一绝

    云海把山遮住了,

    在他那里,是浮云在淘气作怪,

    “什么人在半夜时分

    把我看熟的青山推走了?

    扎堆的浮云,不要装作若无其事,

    我猜一定是你们干的。”

    在搬来此处之前,辛弃疾心爱的

    带湖居所刚毁于一场火灾。

    莫失莫忘,当生活出招,

    我们有“一蓑烟雨任平生”化之,

    还有“且喜青山依旧住”迎之。

    04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玉楼春·戏赋云山》

    ⛰️

    逛啊逛,游到景点“南岩”了,

    惊于这鬼斧神工的山势,

    “社牛”辛弃疾一边叹,

    一边拍了拍仙人洪崖的肩膀问道:

    “这千丈翠岩如此奇特,

    是哪个神仙削的吖?”

    洪崖仙人:[黑线]

    05

    笑拍洪崖,问“千丈翠岩谁削”?依旧是西风白鸟,北村南郭。似整复斜僧屋乱,欲吞还吐林烟薄。

    出自《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十万个为什么·辛”又上线了!

    满地元宝,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可贵的是,

    在一个容易“自以为看穿一切”的年纪,

    他还对万事万物保持探究好奇的热情,

    一口气问了月亮九个问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赞道:

    “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

    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这是穿越千年的神悟,

    也是勘破生活依旧少年的神悟。

    06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注:一气九问,这九问依次是——

    第一问:天快亮了,月儿你悠悠西行,将去向何方?第二问:是否西天别有人间,你从这边向西落下,又从那边缓缓东升?第三问:天空那样浩渺无边,是否凭借浩浩秋风推动你运行的?第四问:你像一面无根的飞镜,是谁用绳子将你系在天空中?第五问:你那月宫里的嫦娥一直没有出嫁,是谁把她留下的?

    第六问:听说你是从海底升起又落回海底的,这是真是假?第七问:如果你真是从海底出来的,那么你的玉殿琼楼怎会不被纵横万里的长鲸触破?第八问:月宫中的虾蟆固然会戏水,怎么那不识水性的玉兔也能自由沉浮?第九问:如果说月亮上的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一轮圆月为什么又会渐渐变成弯钩

    写这首词时的辛弃疾已经54岁了,

    入山见山秀美,便言说,

    青山喜我归来,才显得格外秀丽,

    还派遣云水花鸟迎我悦我。

    可能山神也嫉妒我这个酒圣诗豪了,

    嘲笑我‘头发都白了,回家种田去吧!’

    初读以为他自恋自娱自乐,

    再读得其自解自慰自嘲之意。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又名应作:

    论被弹劾罢官可以写得有多清新自然?》

    07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出自《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注:期思,江西一地名。卜筑,选地盖房。

    人们总说头发变白,是因为愁的,

    若真是这样,那我辛弃疾

    可要好好逗逗长满白羽的沙鸥了,

    ‘你这小小沙鸥,一身白一身愁,

    竟是世间最为烦忧的了。’

    天地一沙鸥,

    无所依无归途,是愁,也是他。

    青山似万马奔腾,

    在茫茫烟雨中迷了路,是愁,也是他。

    08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徊,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如果要去往的世界,

    令他不能做自己,

    他才不会人云亦云,点头哈腰,

    被罢黜时,

    他自己辟出一个世界:

    鸥鹭为盟,松竹为友,花鸟为亲

    有人统计,

    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四十年,

    近二十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

    而断断续续被起用的二十多年间,

    又有三十七次频繁调动。

    可一旦得到为国为民效力的机会,

    辛弃疾,总是要有所作为的。

    09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鹧鸪天·博山寺作》

    这是稼轩居士的得意之作

    纵落笔时已年过六旬,

    仍有惊世之语。

    丰子恺说,

    唯有聪明之人,能不屈不挠,

    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

    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木心也说,

    人从悲哀中落落大方走出来就是艺术家

    毋庸置疑,他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也不失为一位了不起的生活艺术家。

    10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注:意溪山欲援例者,意为,我想溪山见我给其他园亭都写了词,叫我也照例给“停云堂”写一首。

    图丨视觉中国

    监制丨李浙

    编辑丨王若璐 校对丨高少卓

    一、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与苏轼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他还能用以民为本的思想看待北伐事业,他说:“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九议》)他还能用战略家的眼光,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抗敌救国的三原则:“一日无欲速,二日宜审先后,三日能任败。”(《九议》)

    辛弃疾虽没留下系统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从一些词句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文学倾向。他说:“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说明他不但重视文学作品的感情作用,而且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又说:“诗在经营惨淡中”(《鹧鸪天)》,“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水调歌头》)说明他提倡严肃的写作态度。又说:“有意雄华泰,无意巧玲珑。”(《临江仙》)说明他特别推崇豪放风格。他还对陶渊明在静穆恬淡之中带有一股兀傲不乎之气深表推崇。这种审美情趣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词风。

    二 辛词的思想内容
    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地步。

    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徐釚《词苑丛谈》卷4)

    因此,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

    那些记录自己战斗生涯,或借助追念自己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如: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正是“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美芹十论·序》)的经历。下阕写因追念往事而引发的理想落空的悲哀与感慨。但辛弃疾痛苦悲愤,却不消沉,在苦闷时依然能保有昂扬奋进的精神,如在与另一爱国志士陈亮的酬唱中,他既道出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悲愤心情,又道出了他的坚定信念: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辛弃疾还有很多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批判投降苟合势力的词。在这些词中,他不是空泛地去议论、陈诉,而是用全身心的感情去倾诉、哭泣、呼号、鼓动。如《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以“无数山”比兴抗金事业的重重阻力,以江水东流比兴抗敌救国力量是阻挡不住的,真可谓忠愤之气,拂拂指端。

    辛弃疾的爱国词是通过各种题材加以表现的,最主要的一是酬唱词。辛在酬唱词中很少写尔汝相思的陈词,而多以北伐恢复大业共勉,使酬唱词内容为之一新。仅以祝寿词为例,他写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二是登临写景词。辛词中许多爱国名著,如《念奴娇·我来吊古》、《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都是这类作品。如《水龙吟》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勾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三是怀古词。如被杨慎评为辛词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上阕“意在恢复,故追述孙刘”(宋翔凤《乐府余论》);追述孙刘,即是批判“三国两晋形势与今日不同”,“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天下无事,须南自南,北自北”的苟合派论调。下阕意在慎兵,故感慨宋文帝;感慨宋文帝即是提醒当局不要重蹈草率用兵而失败的覆辙。最后感伤廉颇,感伤廉颇即是感伤自己生不逢时,不得重用。由于借助了咏古,使讽今具有了更深沉的内含。

    除爱国词外,辛弃疾还有许多其它题材的词。直接或间接描写农村的约有三四十首。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都是词史上难得的农村词。辛弃疾曾赋闲家居近20年,因此又写有很多闲适词,但闲适非其所愿,故尔这类词又常包含着怨艾的感情,成为表现其爱国思想的一种变调。辛弃疾也偶作情词,但“绝不作妮子态”《毛晋《稼轩词跋》),更有一种他人难以企及的高远之怀,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与其说是写对情人的追求,不如说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引梁启超语)的自白。

    辛弃疾一生的四个阶段

    一、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二、青壮年时期: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三、中晚年时期:

    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四、晚年时期: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辛弃疾留下的词作,有620多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词评家曰:嫁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辛弃疾的词,继承苏东坡豪放词风而有所发展。后人把苏辛并称,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如苏。

    光复故土,还我山河,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在辛弃疾的词作里也得到充分的表现。

    由于辛弃疾被迫长期在乡村隐居,所以以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入词,使词作中洋溢着新鲜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沁人的泥土芳香,也是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色。

    和其他文人一样,辛弃疾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他曾下决心戒过酒,但半途而废。他的饮酒词写得深刻、幽默,极富生活气息。

    与辛弃疾同时代的人陈亮,字陈同父,也叫陈同甫(1143~1194),是南宋杰出的思想家。为人才气豪迈,喜谈兵,主抗战,因此屡遭迫害,曾三次被诬入狱。与辛弃疾志同道合,交往甚密。1188年冬辛弃疾在上饶罢居时,陈亮从浙江东阳来拜访辛弃疾,两人甚是情投志和。辛弃疾写了一首词《贺新郎》,记述他们这次交往。词前有序: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乳燕飞》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词开头回叙在驿亭把酒话别的情况,辛弃疾对执友陈亮很是赞赏,把他比作隐居的陶渊明和诸葛亮。何处飞来林间鹊,鹊踏松梢,雪落破帽,引起对满头白发,报国无门,岁月蹉跎的感叹。冬日的原野没有生气,几枝疏梅,点缀风景。天空掠过两三只大雁,更显得凄凉萧瑟。这也是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的结果。

    下片又回叙别情,佳人指陈亮,既赞扬他重约来相会,又微怨他急于回归的轻别。这是本词的主题,点到为止。叫人惆怅的是因天寒,清江的水深冰合,行人无法渡过,雪深泥滑,道路艰阻,车轮像长了角似的不能转动。在这种时候离去,叫行人消魂蚀骨。设问是谁使君来愁绝?不仅是离别,更主要是国家危亡的形势和不被朝廷重用的现实。由于作者与陈亮的情谊极深,这次相会,犹如费尽人间之铁,铸就人间相思错。夜深人静,长笛声声,更激起对好友的无限相思情。

    辛弃疾还有一首词《破阵子》,小序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表达他日夜梦求收复大好河山的壮志,原以此词与陈亮共勉。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人们本来是借酒消愁,一醉万事休。可是作者喝醉了酒,愁也未消,一心想着收复失地。他挑亮了灯,欣赏他的宝剑,思考着如何排上用场,发挥作用。在睡梦里,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八百里军营,将士们欢欣鼓舞,分享将军发给他们的烤肉。军中的乐器演奏雄浑悲壮的军乐。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沙场,准备出征。

    “的卢”是马奔跑时发出的马蹄声。将军统率的铁骑,风驰电挚般冲向敌人,弓如霹雳,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逃窜。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凯歌入云,欢声动地。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壮举。但在投降派把持的朝政里,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感叹冷酷的现实:可怜白发生。

    1176年至1178年,不足两年时间,辛弃疾调动频烦,宦迹江西、湖北等古称楚地。调离江西豫章时(今江西南昌市),他写了一首《鹧鸪天》词。序言是: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写了一首词《丑女儿近》,序言是: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

    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

    无事过这一夏。

    午睡醒时,

    松窗竹户。

    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

    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

    觑着人欲下未下。

    归盟都在,

    新来莫是,

    别有说话。

    这首词写得明白如话,又清新快活,很似李清照的风格。博山是指江西广丰县西南,远望如卢山之香炉峰。夏天的雨来得急,一会过去了。雨后斜阳,照着经一番洗尘的青山绿树,显得格外清新秀美,美如画。青旗卖酒,一说明当卖酒已商业化,偏僻的农村也有酒店;另一层意思说明作者去酒店沽酒,与下片的午醉醒来相对应。

    下片写酒家周围的环境。作者酒醉后,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但见窗外松竹环绕,十分清雅幽静。因为幽静,所以有野鸟飞来,又是一道风景。那只白鸥,看着人欲下不下。怕什么?我们不是有友好同盟吗?

    这首词模仿李清照“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辛弃疾在上饶带湖闲居时,还写了一首词《念奴娇》,序言是:“赋雨岩,效朱希真体”。雨岩位于博山附近。朱敦儒,字希真,洛阳人,南北宋之交著名词人。《花间词选》谓其“天资旷远,有神仙风致”。辛弃疾这首词,“神仙风致”不足,更多的是庄子的道气。

    近来何处,

    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一点凄凉千古意,

    独倚西风寥廓。

    并竹寻泉,

    和云种树,

    唤做真闲客。

    此心闲处,

    未应长籍丘壑。

    休说往事皆非,

    而今云是,

    且把青尊酌。

    醉里不知谁是我,

    非月非云非鹤。

    露冷松梢,

    风高桂子,

    醉了还醒却。

    北窗高卧,

    莫叫啼鸟惊着。

    何处有吾愁,何处有吾乐,近来已臻愁乐两忘。独立西风,放眼天宇,惟余一点凄凉意。过着竹里寻泉,云中种树的生活,堪称真正的闲人。心境的宁闲,并非依靠山水的陶冶。

    休说今是昨非,且举金樽,一醉方休。醉里忘却自我,月乎?云乎?鹤乎?一切似是而非。深夜酒醒,依然一片寂寞。惟见露涛松稍,唯闻风摇桂叶。醒了再睡,莫叫晨鸟惊梦。

    辛弃疾闲居带湖时,写了一首村居小景词《鹧鸪天》,题记是:“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据《铅山县志》载,铅山县东北有鹅湖山,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鹅湖风景优美,是作者闲居时常游之地。

    春入平原荠菜花,

    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

    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

    去趁蚕生看外家。

    作者写景,落笔荠菜花。荠菜花是一种野菜,它平凡,朴实,不畏风寒,春天它绿得最早,小白花开得最早,嫩茎可食。白色的荠菜花开遍四野,新耕的土地,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寥寥数笔把春色摆在读者的面前。春色再好,也无可奈何愁白了头。只好到酒旗飘扬的酒店里,赊酒解愁。

    村民的生活悠闲自在,井井有条,牛栏的旁边种满了桑麻。趁着春蚕还没生出来的空闲,谁家的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走娘家。

    农村的春天恬静而又生机勃勃。此时的词人四十多岁,无所事事,酒店沽酒消愁,仍愁白了头。

    辛弃疾罢官闲居,先是把家安在上饶带湖,以后把家搬到铅山瓢泉。他在铅山瓢泉时写了一首词《鹧鸪天》。题记是:“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

    古来唯有酒偏香。

    自从来往云烟畔,

    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

    要知烂熳开时节,

    直待西风一夜霜。

    辛弃疾四十岁刚出头,就被排挤出官场,在家闲居,满腹的救国报复不能实现,他把正人君子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的腐败官场看得很透。把官场说成是“掩鼻人间臭腐场”,既是胸内积愤的发泄,又是最恰当最形象的艺术概括。古今只有酒是清香的,清净的,只有喝醉了酒,才能万事皆休。

    辛弃疾只从回乡闲居,选择的地方依山临水,云烟飘渺,远离尘嚣,像世外桃源。闲居生活,像神仙一样,在云里雾里,歌里舞里。

    呼老伴共赏秋光,这里的老伴,可理解为老伙伴、老朋友,也可理解为老妻老妇。赏菊花而又不见菊花,菊花何处躲避了重阳节?是因为天还没冷,所以菊花还没开。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既是赞美菊花的品格,菊花的精神,也是词作者品格精神的写照。

    辛弃疾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生活观察得仔细,体会得深刻。他写的一首词《玉楼春》是农村小唱,写得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三三两两谁家女,

    听取鸣禽枝上语。

    提壶沽酒已多时,

    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

    借问行人家住处。

    只寻古庙那边行,

    更过溪南乌桕树。

    上下两片,是两幅图景,相映成趣。上片是游女听禽图,三三两两的女子,听取树上鸟鸣,鸟鸣巧如人语:“提壶出门打酒婆母烙饼焦糊”。提壶、婆饼焦皆鸟名。

    下片更是妙趣横生,一翁醉酒忘归路,行人殷勤指点去处,指路者指点越认真,问路者醉态越肖妙。

    辛弃疾闲居无事,经常借酒打发寂寞时光。借酒消愁,醉酒后要愁没工夫。有时喝醉了酒,醉态可笑。他写的一首词《西江月》。题记:“谴行”。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哪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如何?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去”!

    作者因为力主抗金,不被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醉里贪欢,以醉消愁。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辛弃疾翻用此语,意思是古书上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下片追忆昨夜贪欢醉倒一幕,写其错把松动当人动,醉态惟妙惟肖。

    全词围绕一个醉字着笔,借醉写愁,借醉抒愤,妙趣横生。

    辛弃疾曾经下决心把酒戒掉,他写了一首词《沁园春》,题记是:“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意思是我要戒酒啦,警告酒杯不要接近我。

    杯汝来前,

    老子今朝,

    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

    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

    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

    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

    叹汝于知己,

    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人间鸠毒猜。

    况怨无大小,

    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

    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

    “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

    道“麾之即去,

    招之即来”。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在铅山瓢泉闲居时。作者把酒杯拟人化,以作者我与酒杯之间的对话,说明酗酒对健康不利,因而下决心要戒酒。令人可笑的是,戒酒的决心又不大。

    开始,词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杯,你不要来前。老子今朝检查身体,发觉常年口渴,咽喉干得像烧焦了的锅,老是嗜睡,睡中鼻息如雷,都是因为饮酒造成的。酒杯答辩说:“酒徒刘伶,可谓古今达者,有酒即醉,醉后不妨死便埋。词主人说:诚然如此,我们是多年的知己,你这种说法太绝情了。

    古人设宴饮酒,大都有歌舞助兴。所以说酒以歌舞为媒,害人尤甚,直似鸠毒。况且人间怨恨不论大小,往往由贪爱所生;物无美恶,超过限度就走向反面。酒本身不存在好与坏的问题,喝多了就成了有害的坏东西。如此说来,喝酒有害不能光怨酒,也得检讨自己没有节制。词人与酒杯约定:“勿留急去,否则我有能力把你砸个粉碎”。杯再三致礼说:“你挥我即去,招我即来。”这是双方达成的妥协协议。会心之语,令人忍俊不止。辛弃疾写完这首戒酒词,见酒照喝。

    仲秋节是诗人饮酒抒情的的夜晚。辛弃疾曾写过两首仲秋寄情词,一首词《一剪梅》。

    题记是:“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

    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

    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杯且从容,

    歌且从容。

    丹桂是桂花的一种。花开白色的为银桂,黄色花为金桂,红色花为丹桂。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就是没有月亮。

    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辛弃疾写的另一首中秋词《木兰花慢》。词前的序言是:“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

    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

    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

    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

    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

    纵横触破,

    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

    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

    云何渐渐如钩?

    今晚的月亮真可爱,瓢飘悠悠往西走,要去何处?是那边还有一个人间,看着你从东边升起吗?还是在天外,空漫漫,长风浩浩送你走?你像飞镜,为何不掉下来?月中的嫦娥不嫁是谁把她留住?有说月亮游经海底,也是没有根据的,叫人无法理解,叫人犯愁。若真经海底,怕万里长鲸纵横游,撞倒月中的玉殿琼楼。再说月中的玉蟾会游泳,玉兔怎么办呢?若说一切都安然无恙,为什么圆月又变成钩形?

    此词在咏月诗词中卓有创新。词论家王国维评论说,这首词起首五句,“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人间词话》)。

    毛泽东非常喜欢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这首词。1964年又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到这首词所包含的地圆说想法。由此可见,毛泽东对这首词除艺术的欣赏外,还十分赞扬词人辨证思维的深刻性。

    三、辛弃疾抗金事迹。
    辛弃疾的少年时期是在国土沦陷、外族欺压的痛苦中度过的。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灭,中原地区沦人敌手,此后不久,山东地区也被金兵攻占。辛弃疾从记事起,就目睹金统治者对其占领区内的汉族人民实行残酷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强烈的民族仇恨和御敌报国的愿望在他小小的心里不断滋长。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企图把南宋政权彻底消灭。为了发动侵略战争,他下令大量强行征收壮丁和马匹,加紧对各族劳动人民的压榨剥削,残暴落后的女真侵略者统治下的各族人民的反抗活动像喷薄汹涌的火山一样到处爆发开来。

    这一年,22岁的辛弃疾也在家乡聚众二千举起了武装斗争的义旗。他深知,要凭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抗金大计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起义胜利后,他立即把队伍带到了山东。

    山东的郓州,也叫东平府,西边滨临梁山泊,东边傍泰山之麓,是山东地区的一个军事要地。农民起义军耿京的队伍在这一年攻占了郓州。辛弃疾率领两千多人的队伍来这里加入农民起义军,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起义群众都知道,好多读书人平时说得好听,金人一来,就投靠金人作帮闲、帮凶了;有的也想反抗,但不是彷徨观望,就是看不起农民出身的首领,不肯加入这支在各地起义军中声势最大的队伍。如今,辛弃疾这样有名的文人来投奔,愿意接受农民起义领袖的领导,使起义军上上下下都感到欢欣鼓舞。

    辛弃疾的队伍过来了。骑着骏马沉稳地走在队伍前头的辛弃疾英姿飒爽,生气勃勃。看着路两边热情欢迎自己的起义军战士,压抑不住的笑意从他脸上洋溢开来。

    在几位将领的簇拥下,辛弃疾拜见了耿京。落座后,耿京微笑着对辛弃疾说:“辛兄在济南起义,对周围震动不小啊!你们读书人知道的事情多,主意多,如今到我们这儿,还要请你多多指点。”

    “不必客气。”辛弃疾说,“只要能早日赶走金人,我任凭节度使(耿京自称为天平军节度使)调遣。去年和大前年我曾到金狗的都城燕京应试,对他们的军事部署和政治局势都进行了仔细侦察,今后,我们要打过去,我是可以提供一些情况的。”

    “太好了!”耿京兴奋地说,“我们一定要打到华北和中原地区,把金狗彻底赶回老家去。辛兄,我们这儿最缺的就是你这样有谋略的人才,就暂时委

    二、辛弃疾是个怎样的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他还能用以民为本的思想看待北伐事业,他说:“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九议》)他还能用战略家的眼光,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抗敌救国的三原则:“一日无欲速,二日宜审先后,三日能任败。”(《九议》)

    辛弃疾虽没留下系统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从一些词句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文学倾向。他说:“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说明他不但重视文学作品的感情作用,而且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又说:“诗在经营惨淡中”(《鹧鸪天)》,“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水调歌头》)说明他提倡严肃的写作态度。又说:“有意雄华泰,无意巧玲珑。”(《临江仙》)说明他特别推崇豪放风格。他还对陶渊明在静穆恬淡之中带有一股兀傲不乎之气深表推崇。这种审美情趣也直接影响了他的词风。
    辛弃疾一生的四个阶段

    一、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二、青壮年时期: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三、中晚年时期:

    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四、晚年时期: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辛弃疾留下的词作,有620多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词评家曰:嫁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辛弃疾的词,继承苏东坡豪放词风而有所发展。后人把苏辛并称,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如苏。

    光复故土,还我山河,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在辛弃疾的词作里也得到充分的表现。

    由于辛弃疾被迫长期在乡村隐居,所以以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入词,使词作中洋溢着新鲜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沁人的泥土芳香,也是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色。

    和其他文人一样,辛弃疾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他曾下决心戒过酒,但半途而废。他的饮酒词写得深刻、幽默,极富生活气息。

    二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辛词的内容比苏词更为广阔,真正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地步。

    辛词中思想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其词。”(徐釚《词苑丛谈》卷4)

    因此,在爱国词中尤值得重视的是那些表现自我经历、自我形象、自我感触的作品。

    那些记录自己战斗生涯,或借助追念自己战斗生活而抒发感慨的词,当属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如: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正是“粤辛巳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蜂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美芹十论·序》)的经历。下阕写因追念往事而引发的理想落空的悲哀与感慨。但辛弃疾痛苦悲愤,却不消沉,在苦闷时依然能保有昂扬奋进的精神,如在与另一爱国志士陈亮的酬唱中,他既道出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悲愤心情,又道出了他的坚定信念: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

    辛弃疾还有很多评议时局,议论世事,关心国家命运,陈述恢复大业,批判投降苟和势力的词。在这些词中,他不是空泛地去议论、陈诉,而是用全身心的感情去倾诉、哭泣、呼号、鼓动。如《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以“无数山”比兴抗金事业的重重阻力,以江水东流比兴抗敌救国力量是阻挡不住的,真可谓忠愤之气,拂拂指端。

    辛弃疾的爱国词是通过各种题材加以表现的,最主要的一是酬唱词。辛在酬唱词中很少写尔汝相思的陈词,而多以北伐恢复大业共勉,使酬唱词内容为之一新。仅以祝寿词为例,他写道:“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二是登临写景词。辛词中许多爱国名著,如《念奴娇·我来吊古》、《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永遇乐·千古江山》、《南乡子·何处望神州》都是这类作品。如《水龙吟》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勾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三是怀古词。如被杨慎评为辛词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上阕“意在恢复,故追述孙刘”(宋翔凤《乐府余论》);追述孙刘,即是批判“三国两晋形势与今日不同”,“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天下无事,须南自南,北自北”的苟和派论调。下阕意在慎兵,故感慨宋文帝;感慨宋文帝即是提醒当局不要重蹈草率用兵而失败的覆辙。最后感伤廉颇,感伤廉颇即是感伤自己生不逢时,不得重用。由于借助了咏古,使讽今具有了更深沉的内含。

    除爱国词外,辛弃疾还有许多其它题材的词。直接或间接描写农村的约有三四十首。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都是词史上难得的农村词。辛弃疾曾赋闲家居近20年,因此又写有很多闲适词,但闲适非其所愿,故尔这类词又常包含着怨艾的感情,成为表现其爱国思想的一种变调。辛弃疾也偶作情词,但“绝不作妮子态”《毛晋《稼轩词跋》),更有一种他人难以企及的高远之怀,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

    与其说是写对情人的追求,不如说是“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引梁启超语)的自白。

    三、辛弃疾赠鹭鸶赏析

    《赠鹭鸶》的词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即写给鹭鸶的词。这首词采用了对话的形式,第一句便描写了词人与白鹭进行了一次非常有趣的对话场景。词人把溪边的白鹭当成自己的后辈,把它们招过来,开始了后来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水中游鱼的爱怜之情。

    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该句词人以长者的身份,继续温和的劝谏着白鹭,自然而亲切。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正因为上阕溪鱼可数,所以词人给白鹭提出了建议,让她去鱼虾更多的远浦、别渚去觅食。

    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该句表达了词人对白鹭听取自己的建议后远餐归来的赞赏。整首词,词人以长者的身份,与白鹭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妙趣横生的对话,语言清新自然幽默风趣,这与词人一贯的善用典故的语言风格截然不同,具有浓厚的山水田园风格。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关于辛弃疾的古诗的问题,通过《辛弃疾是个怎样的人》、《辛弃疾赠鹭鸶赏析》等文章的解答希望已经帮助到您了!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辛弃疾的古诗的相关信息,请到本站进行查找!

    本文标签:辛弃疾的古诗(1)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